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格努斯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物體(如圓柱體)在流體經過時如進行滾轉運動,則因流體黏滯性的效果,將使得鄰近此物體之流體被帶動而旋轉,此時流體將有流速大小不等的現象產生,而根據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Law)將在此物體表面造成壓力差,產生側向力,此即為德國科學家馬格努斯於 1852 年所發現的馬格努斯效應
聲光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波在透明固體或液體介質中傳播時,令使介質的密度產生週期性的疏密變化,其空間週期等於聲波的波長。如果有單色光投射進入,則因內部折射率的週期性改變,將使光線路徑產生變化,此現象稱為聲光效應。當聲波頻率較低,且光束寬度比聲波長小時,介質折射率的空間變化使光線產生偏轉或聚焦作用;當聲波頻率較高,且光束寬度遠大於聲波波長時,介質折射率的週期變化使光線產生衍射。
光電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質用電磁輻射照射後,由於電子吸收光子,而導致物質上電子發射的現象。也稱為「光電現象」、「光電過程」。
初始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始效應是序位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的一種,指學習由多個項目所形成的序列,通常是剛開始呈現的項目,亦即前面的項目的回憶成績較佳。回憶效果較佳的原因有二:(1)前端的項目之練習量較大,即是在第一個項目呈現後,第二個項目出現前,有複習第一個項目的機會;在依此類推,每個項目出現前,對已出現的都可能再複習,所以前端項目的總練習量較大;(2)學習前端的項目時,並沒有順攝抑制(參見「順攝抑制」,唯一受干擾的是倒攝抑制,而所受干擾少於居中的項目,因此回憶較佳。序位效應的另一種是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
偶合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偶合效應可以兩個基本概念予以界定:
  1. 基於動力概念:任意兩個系統(或二質點)產生交互作用而呈現動力行為或性質事件,稱為偶合效應
  例如:經過交互作用所生偏折、散開、振盪等等現象。
  2.基於能量概念:任何兩個系統具有相互交換能量作用稱為偶合效應。例如:典型偶合振盪。在無摩擦平臺上,即摩擦係數μ=0有二個偶合方塊(振子),質量均為M在一無摩擦平臺上作往復振盪,而且每一振子彈簧的力常數均為k。另加一個偶合彈簧,其力常數為k12,作為傳遞交換能量的器械。
  此外,若兩個系統各自輸送能量給對方,使其產生變換另一種性質能量,也就是使另一系統產生...
實驗者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實驗者效應」是指在社會及行為科學的研究中,由於研究者本身的特性,因而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實驗結果的偏差。研究者本身的特性,是指如個人期望、自我價值或性別等因素,這些特性可能在實驗研究中顯現出來,影響實驗研究的結果。此種實驗者效應在研究的各個歷程中均可能出現。例如在蒐集資料時,實驗者對受試的觀察可能傾向於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行為,對於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行為可能忽視或未能察覺到;在資料處理的過程中,實驗者也可能使用不當的統計方法或做錯誤的推論,這些都是屬於實驗者效應
  最常為研究者所討論的實驗者效應是「霍桑效應」(Horthorne Effect),是指受試者知覺到自己正在被觀察 ...
強亨利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亨利效應 (the John Henry effect)
柴嘉尼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學者柴嘉尼(B. Zeigarnik)在1927年發現了一種現象,即是回憶中斷(未完成)的工作要比回憶已完成的工作更容易。這種未完成的工作反而不易遺忘的現象稱柴嘉尼效應。在柴嘉尼的實驗中,分派給受試者15至22個簡單工作,如穿珠子、拼圖。受試者先完成半數的工作,而在完成另外一半的工作時,研究者打斷他們,並且要求他們做其他工作。最後要求受試者回憶所有工作。結果發現,所回憶的未完成工作與已完成工作的比率都大於1,即回憶較多的是未完成的工作。有幾種說法能解釋柴嘉尼效應:(1)因為中斷或停止工作,增加了此項工作在受試者心中的顯著性;(2)中斷的工作成為一件未竟事業,工作者認為隨後會把它完成;(...
浴缸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述系統可靠性的一個術語。由大量元組件組成的系統,如將元件的故障(失效)率和使用時間加以長時間記錄,並分別取為縱坐標和橫坐標畫成曲線時可看出:在開始使用的初始階段,元件的失效率比較高(系統失效率也高),隨著系統使用,可靠性較低元組件被更換、修理後,整個系統的失效率趨於平穩。等到接近元組件壽命之時,失效率又會增大,故整個曲線呈浴缸形狀,這也就是系統可靠性的浴缸效應。參【浴缸曲線】(bath curve)。
健康工人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職業病研究中發現到工人總死亡率較一般族群為低的現象,此名詞係Mc Michael氏於1976年在研究標準化死亡比時所提出,這種現象是由於健康不良者無法從事某些職業所造成。例如在職前體格檢查時,有些健康狀況較差之應徵者可能會被篩除,而在就職後,如發生慢性或其他疾病者也可能會自動離職。因此,如不考慮此種效應,而將勞工之死亡率直接與一般人口之死亡率相比,則會產生選擇性的偏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