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7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魁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話傳說中掌文運的神。本作奎星,俗就魁字取象,造為鬼舉足而起斗之像。
飛黃騰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飛黃騰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
巴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真摯樸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觀點新思想的傳播與白話文運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在年輕一輩中產生影響,但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各個層面的人,尤以知識份子為主。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他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特別是對...
梅堯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歐陽修是好朋友,都是詩歌革新運動的推動者,對宋詩起了巨大的影響並稱為「梅歐」。他積極支持歐陽修的古文運動,他的詩作分為古淡與刻畫兩種,為當時人所推崇。他的詩能夠從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風格平淡樸素,而又含蓄深刻。梅公在公務之餘,還經常步出縣衙,流連於建德、東流、池州的青山綠水之間,寫了不少詠景詠物詠友的詩,從梅堯臣在建德留下的百篇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出梅堯臣的獨特風格,它平易而深刻,細膩而貼切,凝鍊而又有自由,新巧而又潑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詩用慣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夠突破陳規,做到議論突出,談吐不凡。在山水景物的描繪方面,也形...
文星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袖手傍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袖手旁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
旁觀袖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袖手旁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
文曲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名。傳說為主掌文運的星宿。《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道嫁個老人星,誰知卻嫁了個文曲星。」《儒林外史》第三回:「如今痴心就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也稱為「文星」。
束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袖手旁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