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星官名,奎宿之首,有星十六顆,在西方分屬雙魚與仙女座。《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溝瀆。」古人以為奎宿主文章,即文曲星,專司人間的文運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抑。由...
發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軔,支住車輪不使轉動的木頭。發軔指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子開始行動。比喻新事物或新局面的開始。[例]白話文運動發軔於胡適先生〈文學改良芻議〉一文。
維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繫保持。《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擯除諸子百家之說。文學成就:韓愈長於詩文,力斥當時駢文,提倡古文,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推展唐代古文運動。其文章以排斥佛老,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長於議論,〈師說〉、〈送董邵南序〉、〈原性〉、〈原道〉、〈諫迎佛骨表〉、〈進學解〉、〈送窮文〉,備受傳誦。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有論者以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後,居全唐第三。韓詩以文為詩,以論為詩,求新求奇,有氣勢,對糾正大曆詩風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宋詩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安石以「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語出韓愈《薦士》詩)概括其詩風。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詩》、《調張籍》、《聽穎師...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引為恨。曾仿佛家四弘誓願作銘以勵天下同文,銘曰:「文心無語誓願通,文路無盡誓願行,文境無上誓願登,文運無常誓願興。」 寫作風格王鼎鈞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另有論述、詩、小說及廣播劇本創作等,觸及面廣闊,而不論何種文體,王鼎鈞都能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洗鍊的文字修養,將之運用裕如,並以「良工式古不違時」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其散文創作運用小說與戲劇的寫作技巧,對於此種文體的混合有首開風氣之功(在台灣而言),並擅用小故事烘托主題,不用艱澀的理論文字說教,也不用奇巧雄辯的方式灌輸人生大道理,而是以生活化的語言,與讀者心會神通。「...
桐城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古文運動中的正宗流派。為方苞所開創,繼有劉大櫆、姚鼐等加以闡發。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為「桐城派」。主張古文應嚴整簡潔,並須學習《左傳》、《史記》、《先秦》、《兩漢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並重,要求語言雅潔,筆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鍊見稱。
歐陽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批評。 文學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其散文代表作有灑脫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在自己寫的《六一居士傳》中,解釋六一的由來,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修寫起文章正經八百,「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垂暮之年常逐篇修改自己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