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4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藉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藉言詞,以為推卸的理由。《清會典.卷一八一.戶部.庫藏》:「不得以無人挑選,藉詞推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子。同「旌」。《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有其狀若懸旍而赤,其名曰『雲旍』。」
矇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開通、不明理。《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譙周》:「昔在鴻荒,矇昧肇初,三皇應籙,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書。」
主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理學家的一種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純靜的修養方法。為周敦頤首倡,主張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極與人的本性均為靜,後因人心染上雜念、欲望而不靜,故必須透過無欲無為的工夫才能誠,即達到純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見宋.周敦頤《太極圖說》。
犬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狗與豬。《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馬牛乃言,犬彘乃連。」
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明理由。如:「就為這件事情,他正在那裡說理呢!」
解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理識趣的人。《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霸傳》:「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性別平等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檢舉人未具真實姓名。      三、同一事件已處理完畢者。      前項不受理之書面通知,應敘明理由。      申請人或檢舉人於第一項之期限內未收到通知或接獲不受理通知之次日起二十日內,得以書面具明理由,向學校或主管機關申復。第三十條 學校或主管機關接獲前條第一項之申請或檢舉後,除有前條第二項所定事由外,應於三日內交由所設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學校或主管機關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處理前項事件時,得成立調查小組調查之。前項小組成員應具性...
暈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兩旁的光氣。《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其日有鬥蝕,有倍僪,有暈珥。」《金史.卷一三一.方伎傳.馬貴中傳》:「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暈珥戴背。」
倒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倒也不錯。《紅樓夢》第四二回:「所以咱們女孩子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