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參見「朋黨比周」條。如:「朋比為奸」。
|
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計謀。《淮南子.本經》:「比周朋黨,設詐諝。」漢.高誘.注:「諝,謀也。」
|
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派別、朋黨。如:「門戶之見」。
|
伯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朋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
|
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開、離別。如:「日月相暌」、「暌違已久」。宋.蘇軾〈續歐陽子朋黨論〉:「疏者易間,而親者難暌也。」
|
非正式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源)。依認同程度分為:冷漠、乖僻、策略、保守 四類。依社會學觀點分為:親友(互動親密的親友組成)、朋黨(追求共同利益)、小朋黨(朋黨的次級團體)。但有有不參與的孤獨者。 運用方式正功能面向:接納了解並透過非正式組織的情感連結性,滿足成員需求、了解成員意向,並加強凝聚力。負功能面向:當非正式組織的反攻能出現時,代表其與正式組織產生摩擦,應了解成員內心所想、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制...
|
利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利益與爵祿。如:「大部分人成天爭的是啥?無非就是功名利祿。」《禮記.坊記》:「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宋.歐陽修〈朋黨論〉:「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
|
勢鈞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
|
新舊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過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當時,仁宗(註1.)欲廢郭皇后(註2.),不滿郭皇后的呂夷簡表示贊成;范仲淹(註3.)則認為廢后是仁宗的私事,不應在朝廷上討論。換言之,君臣關係是公的關係,不當涉及私情,並指責呂夷簡的指控。掌握實權的呂夷簡遂將范仲淹等反對派左遷,認為他們締結朋黨。歐陽修支持范仲淹,寫了一篇「朋黨論」,認為朋黨並無不對,該指責的是那些因利害關係而結合...
|
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當的途徑。《韓非子.說疑》:「朋黨比周以事其君,隱正道而行私曲。」也作「正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