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61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松柏後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後比喻君子處亂世或逆境時,仍能守正不苟,不變其節操。唐.于兢〈瑯琊忠懿王德政碑〉:「惟公益堅尊獎,慎守規程,松柏後凋,風雲如晦。」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廉恥》:「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天下事如掌中物,易於了解。語本論語˙八佾: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後比喻對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蕩寇志˙第三十三回:雖未出兵打仗,而戰陣攻取之法,瞭如指掌。或作了如指掌、了若指掌、瞭若指掌。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形容名義正當,言詞順適。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
一隅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指能依循事理舉一反三。明˙黃梨州˙陳乾初先生墓志銘:乾初括磨陽習,一隅三反。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主義(behaviorism)發展於美國二十世紀初期,從心理實驗室動物的研究來解釋人類學習的行為。行為主義對於學習有兩項基本論點:第一,學習即是制約作用,是個體處在某種引起反應的刺激環境下所產生的反應。第二,將個體學習到的行為解釋為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行為主義在教學上應用有:1、編序教學法。屬於個別化的學習,配合學生個人學習進度,教師運用逐漸接近的技巧,編排一系列前後互有連貫的學習情境與教材,讓學生主動在學習情境或教材中做反應;當學生做出正確反應時,就可獲得正增強,繼續下一個情境的學習。2、行為改變技術。指當個體在某...
升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達到高深的境界。三國志˙卷十一˙魏書˙管寧傳:娛心黃老,游志六藝,升堂入室,究其閫奧。亦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有過之無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先進》:「師也過,商也不及。」指相較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不如。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近世詞人,閒情之靡,如伯有所賦,趙武所不得聞者,有過之無不及焉,是得為好色而不淫乎?」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五:「鴈門風流跌宕,可謂才人之筆。使生許渾、趙嘏間,與之聯鑣並馳,有過之無不及也。」
匏瓜空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繫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語本《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犬馬之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泛指奉養父母。宋.王安石〈上相府書〉:「願殯先人之丘冢,自託於筦庫,以終犬馬之養焉。」
無適無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指對於人事沒有偏頗及厚薄之分。漢.劉梁〈辯和同論〉:「是以君子之于事也,無適無莫,必攷之以義焉。」晉.郗超〈奉法要〉:「夫君子之心,無適無莫,過而無悔,當不自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