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75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東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東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閣序〉:「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汗馬之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戰功或工作的成績與辛勞。參見「汗馬之勞」條。《清史稿.卷五○○.遺逸傳一.李清傳》:「夫諸將事先帝,未收桑榆之效;事陛下,未彰汗馬之績。方應戴罪,何有勛勞?」
酬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或行動答謝。南朝宋.徐陵〈與王吳郡僧智書〉:「年迫桑榆,豈期酬報?」《紅樓夢》第一回:「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也作「酬答」、「酬謝」。
西山日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嘆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蘭聚。」也作「西山日薄」、「日薄西山」。
泰來否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況壞到極點後逐漸好轉。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崢嶸氣象。可正是樂極生悲,今日個泰來否往。」也作「否極泰來」。
肅然增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善於射箭。參見「百步穿楊」條。《北史.卷八八.隱逸傳.崔廓傳》:「況復桑榆漸暮,藜藿屢空:舉燭無成,穿楊盡棄。」
葵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思慕。宋.田錫〈泰山父老望登封賦〉:「桑榆之景方暮,葵藿之心迭傾。」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