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51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歿而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雖死而聲名長存。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伏望陛下憫念桑榆,寢停綸綍,放歸私第,明告公朝,則老臣知止之榮歿而不朽。」也作「歿而無朽」、「死而不朽」。
魚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藻。南朝宋.孝武帝〈濟曲阿後湖〉詩:「驚瀾翻魚藻,頳霞照桑榆。」
凜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悚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淨無妄之心。陳.江總〈入攝山棲霞寺〉詩:「淨心抱冰雪,暮齒逼桑榆。」
陶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冶性情,宣洩苦悶。《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
砥名勵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鍊名譽與節操。唐.高邁〈濟河焚舟賦〉:「砥名勵節,易地改轍,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決。」
垂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折翼。比喻折損兵卒。《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萍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梗隨水漂流,不固定於土中。比喻居處不定。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松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墓旁多植松樹,故以松丘比喻墳墓。《洛陽伽藍記.卷二.秦太上君寺》:「臣年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