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12.34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時制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兵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先秦諸子之一。《漢書.卷三○.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
文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文德教化和武備防禦。《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列傳.序》:「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堅甲利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固的鎧甲,銳利的兵器。形容武備精良。《荀子.議兵》:「故堅甲利兵,不足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昱傳》:「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堅甲利兵攻守之志也。」
軍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武備
屠牛朝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子牙未受周文王賞識時,曾在朝歌以殺牛為生。典出《武備志.兵訣評.尉繚子.武議》。後用來比喻賢德之士尚未被賞識任用。也作「朝歌鼓刀」。
隨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時制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所謂「制宜」,義為採取適當措施,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詞語,是說當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其中「因時制宜」見於《淮南子.氾論》。作者以為,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也就是說: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武備、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後來「因時制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寸不爛之舌」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3>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4>。毛先...
賓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諸侯入貢朝見天子。引申為歸順臣服。《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紅樓夢》第六三回:「如今四海賓服,八方寧靜,千載百載不用武備。」
鐵蒺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於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裡,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也稱為「渠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