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淌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如:「淌淚傷懷無濟於事,奮發圖強才是上策。」
髀肉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末時代,劉備寄住荊州多年,因見自己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於是發言感嘆。語本《三國志.卷三一.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淚。」《野叟曝言》第二○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歎!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也稱為「髀肉之歎」。
龍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唐.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詩:「今日龍鍾人共老,媿君猶遣慎風波。」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何太龍鍾極?於今出處妨。」
2.潦倒失意。唐.元載〈別妻王韞秀〉詩:「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不見容。」
3.形容淚流不止,溼透了衣裳。唐.宋之問〈高山引〉:「卻望咸京兮揮涕龍鍾。」唐.岑參〈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哭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墮淚、流淚、抽泣、啜泣、飲泣、隕泣
搓手頓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為焦急或不耐煩時的動作。《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說著急得搓手頓足,滿面流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輔成搓手頓足了半晌,沒個理會。」也作「搓手跺腳」、「搓手頓腳」。
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的樣子。《禮記.檀弓上》:「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唐.沈既濟《任氏傳》:「鄭子泫然對曰:『歿矣!』」
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片丹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片赤誠忠心。宋.蘇軾〈過嶺寄子由〉詩:「一片丹心天日下,數行清淚嶺雲南。」《蕩寇志》第一三回:「可憐那苟邦達一片丹心,匡扶社稷,竟被奸臣陷害,軍民無不流淚。」也作「一片赤心」。
涕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哭泣。《禮記.雜記下》:「唯父母之喪,不辟涕泣而見人。」《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
男兒有淚不輕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男兒不隨便流淚。比喻不輕易屈服,向人示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