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的樣子。《詩經.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紅樓夢》第二九回:「都低著頭細嚼這句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明、記敘。如:「口述」、「描述」。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後常流淚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如:「嚎啕大哭」、「痛哭失聲」。《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泫然欲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而將哭泣的樣子。如:「她那副泫然欲泣的表情,像是受到極大的委屈。」
牛衣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牛隻禦寒遮雨的衣物,多用麻草編成。 (5) 決:通「訣」,辭別、告別、永別。 (6) 涕泣:流淚哭泣。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神演義.第三四回》次日,點人馬三千,把黃犯官共計十一員,解往朝歌。眾官置酒與余化餞別。飲罷酒,一聲砲響,起兵往前進發。行八十里至界牌關。黃滾在陷車中,看見帥府廳堂依舊,誰知今作犯官,睹物傷情,不由淚落。關內軍民一齊來看,無不歎息流淚。不說黃家父子在路,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閒坐碧遊床,正運元神1>,忽心血來潮。──看官2>:但凡神仙,煩惱、嗔痴3>、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真人袖裡一搯,早知此事:「呀!黃家父子有厄,貧道理當救之。」喚金霞童兒:「請你師兄來。」童兒至桃園,見哪吒使鎗。童子曰:「師父有請。」哪吒收鎗,來至碧遊床下,倒身下拜:「弟子哪吒有...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ㄍㄢˇ ㄐ| ㄊ|ˋ ㄙˋ漢語拼音︰gǎn jī tì sì釋義︰涕泗,涕與泗同義,此處作動詞,指流淚。「感激涕泗」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新唐書.卷九八.薛收列傳》:「命輿疾至府,親舉袂撫之,論敘生平,感激涕泗。」 參考詞語︰感極涕零注音︰ㄍㄢˇ ㄐ|ˊ ㄊ|ˋ ㄌ|ㄥˊ漢語拼音︰gǎn jí tì líng釋義︰極,極至、到極點。「感極涕零」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宋.黃庭堅〈謝黔州安置表〉:「顧茲未死之年,皆是再生之日,罪深責薄,感極涕零。」
欲擒姑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孟獲又被諸葛亮捉住,諸葛亮又放他回去。孟獲就這樣被捉七次,被放回七次,在孟獲最後一次被捉時,他流淚說:「我願意誠心的歸服,做蜀國的子民。」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欲擒姑縱」後來多作「欲擒故縱」,用來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放鬆一步。
流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流淚。《後漢書.卷四八.翟酺傳》:「既坐,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
撲簌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物體輕輕的、不斷的落下來。大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多的樣子。《董西廂》卷六:「這對眼兒,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纔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勝秋雨點兒多。」《紅樓夢》第一一一回:「扶了鶯兒走到靈前,一面奠酒,那眼淚早撲簌簌流下來了。」也作「噗嚕嚕」、「噗碌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