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1 ms
共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滅絕。宋.歐陽修〈送徐無黨南歸序〉:「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於腐壞澌盡泯滅而已。」
|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
黃魚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動物,偶爾會撿食腐屍。 在台灣他生活於中低海拔靠近溪流的濃密森林中,數量極為稀少。 面臨問題為瀕臨滅絕的貓頭鷹之一,亟需深入研究及保護。<註1> 覓食生態調查九零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人對黃魚鴞做過研究,孫元勳先生可以說是先鋒。他針對在溪流水域附近的貓頭鷹進行覓食生態調查,從不同水系去解析黃魚鴞最喜歡的食物,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中的溪蝦魚蟹、陸上的鳥鼠爬蟲類之外,最讓人意外的是啄開盤古蟾蜍的腹部食用內臟特殊食用行為。如此特別的行為模式,若人們再不開始保護環境生態,我們的下一代就只能從書中去想像了。<註2&...
|
有袋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有250種,大部分生長在澳洲或巴布亞幾內亞,不過至少有75種生活在美洲。(註2)2. 有袋動物有些滅絕,有些數量大量減少,很多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但也很多都是在人類出現時就已經開始滅絕了。最大的有袋動物是雙門齒獸,站著時肩高2公尺,身長有3公尺,走起路來就像熊一樣,但可惜的是在100萬年前就已經絕種了。(註1) 有袋動物與胎盤動物有袋動物的外型經常與胎盤動物生活方式類似,但其中最大的區別是大腦,有袋動物的大腦總體上比胎盤動物大腦筱,且神經的突觸少...
|
戰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中犯嚴重罪行的人。包括違反國際法的軍事行動及其過程中的個人行為。如籌劃或發動侵略戰爭、殺害或虐待戰俘、滅絕種族等。罪犯經被指控及捕獲後,通常遣送至犯罪地的各國或特定地點,由戰勝的各國聯合組成法庭,予以審判。
|
諾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經中的人物。為英語Noah的音譯。舊約裡記載,上帝見人類自私、墮落,故發動洪水淹沒大地,滅絕人類。只有善良誠實的諾亞得到上帝指示,造一艘大舟,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使人類得以繼續繁衍。故被認為是人類復興的始祖。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修細節。明帝時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餘國,詔以超為西域都護,又以功封為定遠侯。
(2) 殄盡:完全滅絕。殄,音ㄊ|ㄢˇ,盡、滅絕。
(3) 鄯善:國名。漢時西域諸國之一,本名樓蘭,昭帝時改名,魏晉因之,在今甘肅省鄯善縣東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修細節。明帝時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餘國,詔以超為西域都護,又以功封為定遠侯。
(2) 殄盡:完全滅絕。殄,音ㄊ|ㄢˇ,盡、滅絕。
(3) 鄯善:國名。漢時西域諸國之一,本名樓蘭,昭帝時改名,魏晉因之,在今甘肅省鄯善縣東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
殄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盡、滅絕。《國語.周語下》:「以殄滅無胤,至于今不祀。」《文選.棗據.雜詩》:「吳寇未殄滅,亂象侵邊疆。」《三國演義》第二○回:「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
|
滅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絕種族。如:「清末,革命志士感到亡國滅種的慘禍迫在眉睫,故奮起革命。」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