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床上施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床上加床,比喻重複而無創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唐.劉知幾《史通.卷四.斷限》:「班書〈地理志〉,首遂全寫〈禹貢〉一篇,降為後書,持續前史,蓋以水濟水,床上施床,徒有其煩,竟無其用,豈非惑乎?」也作「床下安床」、「床上安床」。
氣和心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歷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相傳舜初耕於此。歷山所在的說法很多:(1)位於山西省永濟縣東南,又名雷首山、歷觀,上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2)位於山西省翼城東南,上有舜王坪。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唐.張守節.正義。(3)位於山東省歷城縣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也稱為「歷山」、「千佛山」。(4)位於山東省濮縣東南,上有陶墟,相傳舜耕陶於此。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注》。(5)位於浙江省餘姚縣西北,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
心平氣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為小妨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貪小失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勳》的記載:戰國時代,燕將樂毅率領五國(燕、秦、韓、魏、趙)的軍隊攻打齊國,齊王派觸子領軍迎戰於濟水之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觸子深感為難,齊王卻出言羞辱威脅以逼使他出戰。結果觸子雖然勉強出戰,卻故意使齊軍敗北,而他自己就乘機逃得無影無蹤。後來齊國的另一將軍達子又率領殘兵,駐守在國都城門,為了激勵士氣,只好向齊王請求賞金,齊王不但不給,還把他怒罵一頓。這一來,達子與燕軍交戰,當然大敗,不但達子陣亡,齊王也逃到莒邑。燕軍追入城門,就趁勢把齊國金庫所藏的金子掠奪一空,這就是「貪於小利以失大利」的好例子。後來「貪小失大」這句成語就...
心平德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心平氣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心和氣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湖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和沼澤。《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劉祐傳》:「時中常侍蘇康、管霸用事於內,遂固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民庶窮困、州郡累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鉅野湖澤廣大,南通洙泗,北連清濟,舊縣故城,正在澤中。」
迎刃以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破竹:剖開竹子。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在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