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深入險境,就不能有斬獲。《三國志.吳書.卷五四.呂蒙傳》:「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朱子語類.卷三二.論語.樊遲問知》:「須先難而後獲。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須是捨身入裡面去,如搏寇讎方得之,若輕輕地說得不濟事。」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深入險境,就不能有斬獲。《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周書.卷四三.列傳.韋祐》:「古人稱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預量。縱為國殞身,亦非所恨。」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髮引千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鈞一髮」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仲尼》1>樂正子輿曰:「子,龍之徒,焉得不飾其闕?吾又言其尤者。龍誑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有影不移。髮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其負類反倫,不可勝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諭至言而以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無意則心同。無指則皆至。盡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說在改也。髮引2>千鈞3>,勢至等4>也。白馬非馬,形名離也。孤犢未嘗有母,非孤犢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 (2) 引:拉。 (3) 千鈞:極言其重。鈞,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4) 勢至等:力量一...
事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近習,朋黨比周以制疏遠,則法術之士奚時得進用?人主奚時得論裁?故有術不必用,而勢不兩立,法術之士,焉得無危?
大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大的責任、重要職位。《左傳.成公十六年》:「國有大任,焉得專之。」《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玄德曰:『備一身安能當此大任?』」
氣和心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
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虎之子。《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元史.卷一九八.孝友列傳二.石明三》:「石明三者,與母居餘姚山中。一日明三自外歸,覓母不見,見壁穿而臥內有三虎子,知母為虎所害,乃盡殺虎子。」
2.比喻強健的男孩。《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淩統》:「二子烈、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受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馬桶。《周禮.天官冢宰.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漢.鄭玄.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屬。」《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覺腹中痛極,討個虎子坐下,看看命絕。」
心平氣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
心平德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
登枝捐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官發跡了,就把從前做人的道理丟了。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性》:「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