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82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三.磨鍼溪》磨鍼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1>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2>方磨鐵杵3>,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4>。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家居四川綿州,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 (2) 老媼:年老的婦人。媼,音ㄠˇ,老婦。 (3) 杵:舂米、擣藥、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棒槌。 (4) 卒業:完成學業。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後,他一直對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令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諸葛亮在割據一方的政權中大權獨攬十餘年,但是既不斂財,也不謀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興複漢室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嚴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中原就不算有功。諸葛亮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
夢筆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筆頭生花》李太白1>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2>,名聞天下。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 (2) 贍逸:文采卓越超群。贍,音ㄕㄢˋ,文辭廣博華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夢筆頭生花》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見天日」本指被拘的人重新獲得自由,見到了天和日。《舊唐書》提到唐中宗韋皇后的一段故事:唐高宗病死後,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專決朝政。不久,中宗被武則天廢為盧陵王,貶至房州。中宗在房州時,與韋氏同遭幽禁,共嘗艱辛,感情非常好。他雖是武則天之子,但卻長期在武則天的淫威之下惶恐度日,幾度險遭毒手。他眼看武則天先後毒死太子李弘,廢太子李賢,後又逼其自殺,而自己即位不到一年,就被武則天廢黜皇位,貶至房州。所以他每次聽到帶著帝王詔命的使者要來,總是恐懼得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無常,哪在乎一死?何必這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
梁山伯與祝英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 在《鄞縣志》、《寧波府志》、《宜興荊溪新志》中皆有記載梁祝的故事。 宋代文獻張津《乾道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宋《咸淳毗...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砍除雜草,必須除去其根部,以免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語本《左傳.隱公六年》。[例]為避免疫情擴大,必須斬草除根,即刻銷毀所有病死的家畜。
聲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從弟王導同在元帝朝廷做大官,主持國政。官至征南大將軍,拜侍中,領江州牧,恃功專橫,後舉兵反,中途病死。 (3) 抗旌:舉旗。 (4) 犯順:反叛作亂。 (5) 禍及門戶:禍害延及家族。
生花妙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筆頭生花》李太白1>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2>,名聞天下。 〔注解〕 (1) 李太白: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隴西成紀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後因得罪權貴,遭排擠而離開京城,最後病死當塗。其詩高妙清逸,世稱為詩仙。與杜甫齊名,時人號稱李杜。 (2) 贍逸:文采卓越超群。贍,音ㄕㄢˋ,文辭廣博華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夢筆頭生花》
古往今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古至今。[例]古往今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必看得太重。
史無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邵王。武帝時歷司徒、侍中、揚州刺史、中書監。鬱林王即位,進位太傅,恐其奪帝位,雖加殊禮而深忌之,不久病死。曾啟陳請鵡除逋租,寬刑息役 。居雞籠山西邸,延攬學士,抄《五經》、百家,撰《四部要略》。篤信佛教,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眾僧。今存《南齊竟陵王集》輯本。 (2) 王融:西元467∼493,字元長,南朝齊琅邪臨沂人。舉秀才,為太子舍人,遷祕書丞。因謀立竟陵王,賜死獄中。為文詞藻富麗,為當世所稱譽。著有文集十卷。 (3) 佐:輔助者。 (4) 前例:以往發生過的事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