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諱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沒有辦法醫治了。」五天之後,蔡桓公覺得身體不舒服,派人去請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諱疾忌醫」,指不承認有病,害怕去治療,可用來比喻問題本小不予處理,終致無法收拾;亦用來比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與倫比」的「倫比」,是可以互相匹敵的意思。如唐.韓愈〈論佛骨表〉:「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神聖英武,數千百年已來,未有倫比。」便是形容皇帝莊嚴尊貴、英明武勇,千百年以來,沒有別人可以相比。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漢獻帝只是傀儡,沒有實權。後來,曹操病死,曹丕繼位為魏王,想要篡奪漢室,又不想落人口實,便逼漢獻帝「禪讓」,自己故作推辭,如此三次之後方才接受帝位。華歆時為相國,曾與其他公卿一同上言,請曹丕接受禪讓。在文中華歆盛讚曹丕的德行「無有為比」,意思就是說︰德行十分崇高,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後來「無與倫比」這句成語可;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沒有能比得上的。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為中黃門。宣帝時為中書僕射。元帝時為中書令,結黨營私,殺害忠臣。成帝時失勢,後免官歸鄉,中途不食病死。 (2) 後宮:嬪妃所居之處。 (3) 財:裁斷。通「裁」。
德高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高望重」原作「德隆望重」。自從東晉大臣謝安病死後,晉孝武帝便將大權交給他的弟弟會稽文孝王司馬道子,由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司馬元顯是司馬道子的長子,因家世顯赫,周圍的人對司馬元顯極盡奉承巴結之能事,讓司馬元顯自以為是一代英傑,無人可比。孝武帝也因他有輔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劉氏是會稽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司馬元顯更是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品德高尚,極有聲望。
離鄉背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鄉背井」的「井」,指周代的井田制度。周代以地一方里畫成九區,由八家各占百畝,稱為私田,中間百畝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稱為「井田」。古代人民生活單純,安土重遷,生老病死都很少離開耕種的田地,所以「井」引申為鄉里的意思。背,音ㄅㄟˋ,做動詞,離開的意思,「背井」即為離開家鄉。在《古尊宿語錄》中,本作「離鄉涉井」。《古尊宿語錄》共四八卷,由釋賾藏主編,是南宋初年的一部禪宗語錄。「尊宿」是佛教用語,指年高德劭的高僧。其中收錄了神晏禪師的語錄集《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神晏禪師,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大梁人。於雪峰義存門下參悟,得其心印。閩帥王延彬建鼓山湧泉禪院,請神晏禪師入住,在此宏法...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候,任用外戚小...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晉末年,外族入侵,懷、愍(ㄇㄧㄣˇ)兩帝先後被俘。司馬睿(ㄖㄨㄟˋ)在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即位於建業(地約當今江蘇省江寧縣南),為晉元帝,建立東晉政權。王氏家族因擁主有功,王導被任命為宰相,其族兄王敦亦受封為大將軍。後來,司馬睿病死,王敦乘機起兵篡奪政權。據《晉書.卷六九.周顗列傳》載,當時朝中的一位大臣溫嶠(ㄐㄧㄠˋ)為王敦辯解說:「王大將軍會這樣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周顗(ㄧˇ)則回答:「君少年未更事(你年紀輕,閱歷不足)。要知道不是所有君王都能如堯舜般聖明,即使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為人臣者豈能因此就犯上作亂!」後來王敦雖然叛變失敗,但仍握有權勢,耿直的周顗開罪了他,於是被捕。在被押解赴刑場途中...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將死亡,所說的話往往是較有意義或價值的。《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怪之。居無幾何,朔果病死。傳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
失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指喪父。《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自言父死曰失怙。」清.黃景仁〈和容甫詩〉三首之三:「兩小皆失怙,哀樂頗相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