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壞性記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非破壞性儲存器】(nondestructive storage)。
破壞性的消長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棲地突然受到外來的衝擊,致使植物相不得不變化而發生消長的現象。此種突來的破壞性(如火山爆發、地震、坍方等),導致植物消長並造成初階或次階的植物消長。
破壞性閱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儲存器中讀取資料後,原儲存資料會消失的一種讀取法。
臭氧層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臭氧層耗竭』。
破壞性儲存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讀出後不需再生,仍能保持所儲存內容的儲存器。例如磁鼓、雙軸磁心、穿孔卡片、磁帶、磁盤等。
破壞性服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可能引起傳送中的資訊損失的一種服務。
漸進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含裂縫之結構物,當結構物所釋放之能量恰為裂縫增長時所需之能量時,裂縫即開始增長,若此時負載保持一定,則裂縫增長一小段距離後即停止增長,故此增長是穩定的。此時,雖然裂縫變長,但結構物仍能承受相當負載,一直到臨界負載或臨界裂縫長時,破裂不穩定現象才會產生。
搜尋及破壞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編輯器中,非交互式的搜尋與取代功能,使用者很容易因一時考慮不周選用了不完整的匹配型樣而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壞。參【搜尋與取代】(search and replace)。
破壞性閱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儲存媒體中讀出資料不破壞所儲存的資料,故不需再生的讀出過程。磁帶、磁盤、穿孔紙帶、穿孔卡片或唯讀儲存器等的讀出是非破壞性閱讀;一般的磁心儲存器的讀出則是破壞性閱讀。
破壞後狀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外加負載超過某一可容忍限度後,結構物會發生各種型式之破壞,如塑化、破裂等。當破壞發生後,結構之行為大異於前,稱為破壞後狀況。通常破壞後狀況,大致有二大類型,一為完全破壞,即破壞發生後,結構物無法再繼續使用;另一為安全破壞,即破壞發生後,結構物仍能繼續使用,承受更大之負載。此時,結構物之安全壽命、最大極限負載、穩定性…等,乃為破壞後狀況所討論之重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