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66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境)問禁,指凡到一個地方,便要打聽這個地方的禁忌。這是諱避之法中,敬重主人,以遠離厭惡之道。〔禮記.曲禮上〕說:「入而問禁」,與境同,指疆關、界首;禁,指國君於政教所特別禁忌的。
  以周朝為例,王室之下有許多諸侯國,每一侯國的國君在其國境內有獨立的行政權和命令,故可能有某些禁止實行的事項。在入境之前,先問明這些事項,可以免於觸犯該國的禁忌,在基本上是「禮貌」,即自己雖非該國臣民,也應尊重該國法令,表示自己「知禮」。其次則免於使自己和該國陷入尷尬的境地,因為進入別的國家而觸犯禁忌,顯示自己既無知,又不知應該如何善後;該國則因為有法令在前,觸犯者必然予以制裁,但對外國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直、徑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你若去時,便休一的回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噙著眼淚,一領著崔生同進內房來。」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自謂萬無中式之理,誰知蒯公到不要整齊文字,以此占了個高魁,也是命裡否極泰來,顛之倒之,自然湊巧。」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漢書.卷六六.楊敞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反義:窮源委,融會貫通辨似: 「囫圇吞棗」及「生吞活剝」都比喻學習中不認真分析思考,不深入理解。 「囫圇吞棗」側重於不求理解,含糊籠統地學習;「生吞活剝」側重於抄襲別人的經驗與成果。 囫圇吞棗 生吞活剝 辨似例句 ○ ㄨ 讀書不可~,方能體會其中精華所在。 ㄨ ○ 這部電影的情節,根本就是把外國作品~地抄襲過來。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經枯死了。 4.例句你為了盡快完成自己的工作報告,不惜去抄襲同事的想法,這種揠苗助長的態度,是不會有好的成績。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位素餐」係由「尸位」及「素餐」二語組合而成。 「尸位」見於《書經.五子之歌》。根據記載,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只知沉湎於享樂,以致於百姓都不再擁戴他。太康遊樂過度,已經到了不知節制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洛水(今河南省境內)田獵時,然一去就是百天,最後有窮國領袖后羿,因為百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國君,將他阻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吃、白喝而不從事勞動。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據《宋書.卷二一.樂志三》引)神龜雖壽,猶有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驥1>老伏櫪2>,志在千里;烈士暮年3>,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解〕 (1) 驥:音ㄐ|ˋ,千里馬。 (2) 櫪:音ㄌ|ˋ,馬槽,泛指馬房。 (3) 暮年:老年。〔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二三.樂志下》
白駒過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時間過得太快,志業未而身先死。後來在《金瓶梅詞話》第二回中亦有:「白駒過隙,日月攛梭,纔見梅開臘底,又早天氣回陽。」同樣是用「白駒過隙」來說時光流逝、時令變遷之疾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終究、然。《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