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紛紛攘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攘攘,亂貌。紛紛攘攘形容人群紛紜雜亂。《水滸傳》第三一回:「紛紛攘攘,有做公人出城來各鄉村緝捕。」《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楊八老看見鄉村百姓,紛紛攘攘,都來城中逃難。」也作「紛紛嚷嚷」、「紛紛穰穰」。
眾口一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眾口紛紜、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明遠大的見解。[例]他所提的意見,能在眾說紛紜而莫衷一是的情況下,獨排眾議,化解紛爭,真是高見。
按圖索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盟主。 (2)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3) 伯樂:周代善於相馬的人,生卒年不詳。其名傳說紛紜,或為王良、孫陽。著有《相馬經》。 (4) 騏驥:音ㄑ|ˊ ㄐ|ˋ,駿馬、良馬。
迥然不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掠影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浮光略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
教育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領導(Educational Leadership)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現代管理學發軔於20世紀之初,歷來學者對於「領導」一詞之定義雖是汗牛充棟,但卻呈現眾說紛紜的現象。由於學派與走向不同,各家定義領導的重點即有所差異。例如Stogdill(1948)即將領導定義為是「完成目標而影響群體活動的能力」。其中標舉組織目標的達成,頗具古典行政理論強調效能之色彩。此外,將領導視為是「能力」,也有特質領導理論之影子。Hersey and Blanchard(1977)則將領導視為是「組織之管理者...
蜂屯蟻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如同蜂蟻聚集般紛紜雜亂。宋.秦觀《進策.盜賊下》:「臣聞盜賊之起,小則蜂屯蟻聚,虜掠閭里,大則擅名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殺掠吏民。」《孽海花》第三回:「這里雯青直到日落西山,才把那些蜂屯蟻聚的親朋支使出了門。」也作「蟻聚蜂屯」。
人多口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數多而意見紛紜,各有各的說法。《紅樓夢》第九回:「寧府中人多口雜,那些不得志的奴僕們,專能造言誹謗主人。」《文明小史》第三回:「一傳十,十傳百,人多口雜,愈聚愈眾,才會鬧出事來。」也作「人多嘴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