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8.3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效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力、服務。《宋史.卷三六二.朱勝非傳》:「上皇待燕士如骨肉,那無一人效力者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長兄有這樣品貌材藝,又有這般義氣肝膽,正該出來替朝廷效力。」
結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識交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賈秀才,名實,家私巨萬,心靈機巧,豪俠好義,專好結識那一班有義氣的朋友。」《文明小史》第八回:「我不如借此結識他們,或者能借他們的勢力,救這班朋友出來。」也作「結交」。
不虛此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輩子的生命不枉然虛度。表示人生有所滿足而不遺憾。如:「能夠結交你們這幾位重義氣的朋友,真是不虛此生。」
疏財仗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秉持公理正義,施捨錢財助人。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註福消愆。」也作「仗義疏財」。
忠孝兩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忠國家和孝順父母兩者都能兼顧。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僕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精忠岳傳》第三三回:「小弟聞得岳元帥忠孝兩全,大重義氣,我此去投他,公私兩便。」也作「忠孝雙全」。
千古流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播極為久遠。《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每訝衣冠多盜賊,誰知盜賊有英豪?試觀當日及時雨,千古流傳義氣高。」
名不虛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名不虛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游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交遊、重義氣、能救困扶危的人。《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雞走馬。」《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頗通書史,有氣力,好游俠;嘗招合亡命,縱橫於江湖之中。」
重義輕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視義氣而輕忽生命。《晉書.卷八九.忠義傳.嵇紹等傳.贊曰》:「重義輕生,亡軀殉節。」唐.沈彬〈結客少年場行〉:「重義輕生一劍知,白虹貫日報讎歸。」也作「重氣輕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