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地老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3mm,展翅長約 46mm;雄蟲觸角短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前翅土褐色或褐色;前翅翅身狹長,頂角稍突出,前中線中段有一向外側延伸之短縱條斑,外圍黑線框,環紋與腎紋外圍黑線框,前者近圓形,後者豌豆形且較暗,緣毛同翅身色調;後翅白褐色,前緣灰褐色。近似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然而該種前翅翅身色調較複雜,前緣色調較暗,環紋與腎紋較不明顯,且環紋外側具黑色縱短斑。
騎上老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被情勢所逼迫,不能半途中止。《紅樓夢》第五五回:「我如今也是騎上老虎了,雖然看破些,無奈一時也難寬放。」
小地老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2mm,展翅長約 45mm;雄蟲觸角短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與體軀土褐色;前翅翅身狹長,頂角稍突出,翅身土褐色,前緣段色調較暗呈紅棕色,前中線與後中線各呈雙線波曲狀,環紋與腎紋色調較翅身黯淡,外圍黑線框,前者近圓形,後者豌豆形且外緣中央凹陷處櫸有一黑縱斑延伸向後中線,緣毛褐色;後翅白褐色,近頂角端灰褐色。近似黃地老虎(Agrotis segetum),然而該種翅身色調較均一,前翅環紋外側無黑色縱短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哺乳類食肉目貓科。形似貓,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俗稱為「老虎」。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驢,放在山下餵養。一隻老虎看牠的外表長得很大,起初以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後來看到這隻驢子除了大聲叫,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後用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使完,而終至露出虛弱的本質。如:「他學藝不精,上臺唱沒兩首歌,就黔驢技窮了。」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虎馮河」當是一句早在先秦就已流行的成語,在《易經.泰卦》的爻辭就有「馮河」的說法,在《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也見到「暴虎」。而在《詩經.小雅.小旻》和《論語.述而》中更見到「暴虎」和「馮河」的連用。「暴虎」是指徒手與虎鬥。和凶猛的老虎搏鬥,本應借用器械,現在為顯現自己的勇猛,所以丟開器械徒手而上。要渡過大河,本來應借舟船而渡,如今為表現自己的厲害,所以丟開舟船,直接涉水而過。暴虎者,很容易被虎所傷;馮河者,很容易被水所溺。這都是愚勇的行為,也是危險的行為。所以《詩經.小雅.小旻》說「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表示知道危險。知道危險還要去做,那是有勇無謀的愚蠢行為,所以《論語.述而》篇中,子路在...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時,流傳著這麼一個老虎吃人而且役使鬼魂的傳說。在唐代裴鉶《傳奇》中可見此一傳說:有一天,某處山上的兩個人發現老虎吃完人後,竟脫掉虎皮,改穿禪衣,變成山上道場中的老和尚。這兩個人非常害怕,想找個方法逃下山,就騙和尚說井裡有異常的聲音,待老和尚走到井邊查看時,把他推落井去,老和尚馬上化為老虎,兩人就合力用大石頭把老虎砸死,逃下山去了。將近黃昏的時候,他們遇到一個獵人,獵人在路邊張開弓弩,設下暗箭,並在樹上搭了一個棚子,住在上面。獵人對他們兩人說:「不要觸動我埋伏的機關。」又說:「這裡離山下還很遠,老虎又非常凶殘,你們何不暫時到棚子上來避一避?」兩人一聽到老虎就很害怕,於是就爬了上去。兩人驚魂未...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續三人說街上出現老虎,就使人相信街上真有老虎。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典出《戰國策.魏策二》。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而走。見《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