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戰兢兢」是戒慎恐懼的樣子,可見於《詩經.小雅.小旻》。這首詩在感嘆君王任用小人、聽信小人的錯誤政策,使得國家災難頻傳,民不聊生。身為知識分子的詩人相當憂心,卻無法盡一己之力改變國家衰敗的命運。詩人最後感嘆說:「大家都知道,空手與老虎搏鬥、無舟渡河是件危險的事,但卻不知道小人當道更是危險。必須要特別小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戰戰」是害怕、發抖之意,「戰」通「顫」。「兢兢」,則是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兢兢」就是指害怕顫抖,小心翼翼,生怕有所疏失。另外,在《詩經.小雅.小宛》中亦見此語。〈小宛〉一詩是表述在亂世之中,雖然為人恭良,但其處境就像人站在樹上一樣,並不安全,所以行...
如虎添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老虎長出翅膀。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生力軍,使之更強。《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那龍氏亦因沒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個女兒教導,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那裡聽薛夫人的勸解。」也作「如虎傅翼」、「如虎得翼」、「如虎生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的吼叫聲。《廣韻.上聲.豏韻》:「闞,虎聲。」《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畫虎不成反類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繪老虎的樣子卻畫得很不像,反倒畫成一條威猛盡失的狗。比喻人好高騖遠,但本身能力不足,仿效失真,反而更糟。語出《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例]我看他這下子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糗大了!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了最早教人民從事農耕的神農氏、帝堯的農師后稷,還有當時的農官、農官在田間的處所,另外還包括了貓和老虎,因為牠們會吃掉破壞農作物的田鼠與野豬,另外還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田舍及溝渠,最後並祈禱昆蟲不要來作亂。這樣完備的儀式非但祭祀農神,連帶對農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報,已是「仁之至,義之盡」,各面方都照顧到了。後來「仁至義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他人盡最大的努力關懷照顧。
初生之犢不畏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出生的小牛不懼怕老虎。比喻閱歷不深的年輕人敢說敢做,無所畏懼。如:「剛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常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銳氣奮勉不懈,希望有所建樹。」
解鈴還須繫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在老虎脖子的金鈴只有繫上去的人能解下來。典出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三.六祖下第十世.法燈禪師》。比喻由誰製造出來的事端、問題需要當事人去解決。如:「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得心藥醫,這件事仍須他出面去解決。」
虎視眈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般貪狠的注視。語出《易經.頤卦.象曰》:「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比喻心懷不軌,伺機掠奪。《文選.潘岳.關中詩》:「虎視眈眈,威彼好畤。」《紅樓夢》第四五回:「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
張牙舞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猛獸發威的兇相。《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化為八隻弔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真人。」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知音》:「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便是描述伯牙之琴藝發揮到極致時,可使老虎、猿猴都靜下來聆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