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19.8971 ms
共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作自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文明小史》第六回:「且亦曉得黃舉人平時為人,屢勸不聽,如今果然鬧出事來,這是他自作自受,旁人莫可如何,相與歎息而罷。」
|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莊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註3) 南投集集大眾爺祠清朝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於彰化起事反清,當地舉人陳肇興潛匿於「集集堡」(現南投集集鎮),並於同治二年招集兵馬效忠清軍,打敗來犯的戴軍。後戴軍重啟攻勢,激戰之後斬首二百餘人。數年後,當地居民將屍體收集,並設立小祠供奉,也將每年的農曆8月23日定為祭典之日。現在大眾爺祠已是當地最主要的信仰中心,而8月23日也成為集集大拜拜的日子。(同註3) 參考書目註1.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12四版),頁54。註2.〈大眾爺的由來〉,http://tw.myb...
|
以人廢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語譯 廢,棄。因為不喜歡某人,就連他說的話也一概廢棄不理。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以貌取人、以言舉人 相反詞 <<無>> 5.例句 身為新聞從業人員,立場應公正,評論須客觀,怎可因立場不同而以人廢言呢...
|
反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犯罪者誣告檢舉人為同謀。如:「檢舉他,你若沒十成十的把握,小心被他反噬一口。」
|
憑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由,無緣無故。《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不在家,他冒認是我舅舅,騙飯喫;今年又憑空走來問我要銀子!」《文明小史》第六回:「舉人坐在家裡,憑空把舉人捉了來,當做滋事的首犯。」
|
南腔北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二》沈總憲近思,在都無眷屬,項霜泉嘲之,云:「三間無佛殿,一個有毛僧。」魯觀察之裕1>,性粗豪2>而屋小,署3>門曰:「兩間東倒西歪4>屋;一個南腔北調人。」薛徵士雪善醫而性傲,署門曰:「且喜無人為狗監;不妨喚我作牛醫。」 〔注解〕
(1) 魯觀察之裕:魯之裕,字亮儕,清湖北麻城人,生卒年不詳,康熙舉人,曾任觀察一職。觀察,職官名。唐、宋諸道設觀察使,明清稱各道道員為觀察。
(2) 粗豪:粗疏豪爽、不拘小節。
(3) 署:音ㄕㄨˋ,題寫。
(4) 東倒西歪:形容房屋等破舊不堪傾倒歪斜的樣子。見「東倒西歪」。
|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因分為許多科目來拔舉人才,故稱為「科舉」。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士等科;唐時科目增至五十餘。後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仍沿用科舉的稱呼。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例]舊時科舉是平民晉升宦途的唯一途徑。
|
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制根據官員的食俸年限、科分、名次,核定其截止期限,由吏部予以選用;或舉人於中試後經過三科,由本省督撫咨赴吏部候選,均稱為「截取」。《大清會典事例.吏部.處分冽京官保舉》:「向來外省驗看截取舉人,率多沿襲故套,不能實心澄汰。」《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其中有位候補知府,乃是一位太史公,截取出來的。」
|
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出眾的人才。唐.太宗〈令河北淮南諸州舉人詔〉:「江淮吳會,英髦斯在。」
|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文帝令大臣盧毓推舉人才,強調須有真才實學,不可徒具名聲,否則便像在地上畫餅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典出《三國志.卷二二.魏書.盧毓傳》。比喻徒具虛名而無益於實際。《續傳燈錄.卷二○.(盧山)開先(廣鑑)行瑛禪師》:「談玄說妙,譬如畫餅充饑。入聖超凡,大似飛蛾赴火。」亦比喻聊以空想安慰自己。《水滸傳》第五一回:「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饑。」《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嬌鸞百年長恨》:「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也作「畫餅充飢」、「充飢畫餅」。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