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0.26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秋水》:“騏驥驊騮,-日而馳千里。”《史記•刺客列傳》:“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駕馬先之。” 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嬴政相處良好。後來,嬴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嬴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直耿耿於懷,想報復嬴政。但由於國家小,力量薄弱,難以實現自己復仇願望。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人看見道路上的失物而不會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良好。《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老殘遊記》第三回:「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也作「道不拾遺」、「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類似樓的建築物。屋分兩層,底層為支撐層,上層立於支撐平座上,四周圍起,有窗,視野高闊,通風良好。常建於園林中以供休憩。亦供置物藏書用。如:「樓閣」。唐.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漣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漣漪效應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i,1995)。課程專家相信當教學策略計畫和學生表現成果一致時,學習和成就將逐漸增加。換言之,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有利於教師效能和學習成就的提升。 直接教學策略(註1)為求有效達成教導事實、規則和行動順序的過程稱之直接教學。直接教學大部分用於認知、技能、情意學習中較低層次的教學目標部分。直接教學策略是以教師為中心,相信學習知識是從教師傳達到學生的成果,所以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教學的成敗則視教師是否能妥善規畫並進行教學策略。一般而言,較常使用的教學策略如下: 1. 講述教學直接教學策略的講述形式是多面貌的呈現方式,並非大量的...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燭,在風中搖晃的燭火。「風燭殘年」形容人到老年,身體衰弱,所剩年歲不多。就像風中的燭火,隨時都會熄滅。[例]風燭殘年的老人,除了良好的醫療照護,最需要的是親情和關懷。
無所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參在西漢時是個位高權重、聲譽良好的人,他過去隨著高祖劉邦打天下,戰功豐碩,因而被封為平陽侯,同時還被任命為齊地的相國,輔佐齊王治理封地。在齊地九年,實行黃老的無為之治,讓齊地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為當地人所稱頌。由於他治理齊地的政績良好,丞相蕭何臨終前推舉他繼任。曹參做了丞相之後,所有的大小規章都沒有任何變動,還日夜飲酒作樂,大家都覺得他什麼事也沒做,宮中顯得太平無事。有人想去勸他,卻被他灌醉了回來,沒能向他勸說。後來「無所事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閒蕩無事的樣子。
鉤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類似樓的建築物。屋分兩層,底層為支撐層,上層立於支撐平座上,四周圍起,有窗,視野高闊,通風良好。常建於園林中以供休憩。亦供置物藏書用。 (3) 廊腰:走廊的轉折處。 (4) 縵迴:有如縵帛的迴環。 (5) 簷牙:屋簷兩端上翹如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生理、心理情況良好。如:「健康」。《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唐.白居易〈同友人尋澗花〉詩:「且作來歲期,不知身健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