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集錦小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類型。此類型之蕾舞劇,其起源可追溯至十六世紀的面具蕾(Ballet Mascarade)及「喜劇蕾」是一種綜合音樂、舞蹈、啞劇、詩歌朗誦……等,甚至還會有雜技表演的演出型式,早期的面具蕾通常只需一個大廳就可演出,由戴著面具的音樂家開場,緊隨著奇裝異服的舞者戴著面具出場(極少數不戴),他們很整齊地循著一個方向踩步,優雅地循序前後移動,直至廳內每個人都入場參與,到最後則是來一段總舞(Grand ballet)。後來的「喜劇蕾」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只是加上了較強的戲劇性,使其從「社交性」較強的演出模式,增加「表演性」與「藝術性」。針對著「集錦小品蕾」的特色,樸魯尼耶(Henr...
Walter Sorell《Dance in Its Time》1986、Lincoln Kirstein《Dance, A Short History of Classic Theatrical Dancing》1987, Marie Franc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1993.
1965蕾年刊【江映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刊雜誌名。德文蕾年刊,由菲利瑞.沃勒(Frierich Verlag)和偉伯.哈諾維(Velber Hanover)創辦於1964年,由柯吉爾(H. Koeglerer)和巴尼斯(C, Barnes)擔任編輯,內容包括1964年至1965年間,德國與國際間所有蕾演出的報導與評論,最後一期由Hartmut Regitz 與 Jens Weadland擔任編輯工作,1965年即停刊,因此被稱為《1965蕾年刊》。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樂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頭支票的俗稱。參見「空頭支票」條。
丹麥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基地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其起源可追溯到十六世紀中期宮廷內的舞團。他們的演出是開始於1722年Lille Gronnegade Theatre建立後。1748年,皇家丹麥劇院在哥本哈根成立,舞團也同時成立,1771年更成立了一所皇家劇院舞蹈學校(Ballet School of the Royal Theatre),早期舞團與學校的發展最主要是在著名的蕾教師(ballet master),奧古斯特.包諾維(August Bournonville)長期(1829-1877)主導下成形。1940年代,舞團開始以丹麥國家舞團之身分作巡迴演出。舞團成立之初,由法國舞蹈老師尚...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娜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娜娃是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的創教先知巴哈歐拉(Baha'u'llah)的妻子。叫阿希葉-卡儂(Asiyih Khanum),巴哈歐拉賜她名號為「至尊聖葉」(Most Exalted Leaf)。娜娃伴隨巴哈歐拉流放近四十年,是阿博都巴哈(Abdu'l-Baha)、「至偉聖葉」(Greatest Holy-Leaf,是阿博都巴哈的妹妹,叫赫葉-卡儂,Bahiyyih Khanum)和「至潔聖枝」Purest Branch,阿博都巴哈的弟弟,叫密爾薩-美迪,Mirza Mihdi)的母親。她一生所表現出來的「剛毅、神聖、奉獻和高貴,使她得到了她的主(巴哈歐拉)所給予身後...
匹茲堡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匹茲堡蕾舞團」(Pittsburg Ballet Theatre)成立於1970年,自從1982在派翠西亞.王爾德(Patricia Wilde, 1928-)擔任藝術指導下,致力把舞團提升至藝術圓熟的新境界。王爾德曾經是「紐約市立蕾舞團」著名的首席舞者,在她長達十五年的蕾伶娜生涯中,巴蘭欽為其編作不少作品。王爾德一直致力編創新舞以及啟發編舞者創作。像納哈林(Ohad Naharin)《純淨的心》(Tubula Runa)便是她委託創作的作品之一。此外,「匹茲堡蕾舞團」於1990年首演了麗莎.瑞貝爾(Lisa de Ribere)的《大凱西》(The Mighty Casey)...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美國蕾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在1940年之前,美國基本上仍沒有其本土的蕾舞團,直到露西亞.卻絲(Lucia Chase, 1897-1986)及理查.普利森(Richard Pleasant, 1906-1961)的「蕾劇場舞團」(Ballet Theatre)於1940年成立,蕾才真正在美國有長久發展的紮實立基點。從1926年開始「摩金蕾舞團」(Mordkin Ballet)常常來紐約的米凱爾.摩金工作室(Mikhail Mordkin´s Studio)工作,協助舞團發展。「美國蕾舞劇團」自成立以來,其舞碼便十分耀眼;包括佛金(M. Fokin)的《仙女們》,杜林(A. Dolin)的《吉賽兒》,尼金...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伯明罕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其歷史可劃分成幾個階段;1931年Ninette de Valois成立了「維克─威爾斯蕾舞團」(Vic-Wells Ballet),在倫敦的老維克劇院(Old Vic)以及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er)演出,1940年,莎德斯威爾斯劇院被德軍轟炸破壞,舞團改為巡迴英國演出,並改名為「莎德斯威爾斯蕾舞團」(Sadler's Wells Ballet)。1946年舞團應邀入駐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Theater),de Valois遂在莎德斯威爾斯劇院成立第二團,名為「莎德斯威爾斯歌劇院蕾舞團」(Sadler's Wells Theat...
Birmingham Royal Ballet 網站http://www.brb.org.uk/history.html 及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蕉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中鐵扇公主所住的仙洞。《西遊記》第五九回:「那山在西南方,名喚翠雲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喚蕉洞。」
華沙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785年成立於波蘭華沙。十七世紀中期波蘭的蕾表演只是宮廷文化的一部分,但到了1785年奧古斯都大帝(Stanislaus Augustus)頒佈了保護三十名波蘭舞者的命令後,第一支職業舞團「國際吾皇蕾舞團」誕生於焉。在浪漫派時期,「華沙蕾舞團」被視為歐洲蕾舞團的大老,「巴黎歌劇院蕾舞團」和「聖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蕾舞團」也望塵莫及。該團演出舞碼包括了歐洲最有名的蕾舞劇及當時波蘭著名編舞家如塔伊歐尼(Flippo Taglioni)、卡羅.布拉西斯(Carlo Blasis),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都瑞奇諾維奇(Roman Turezynovei...
舞團節目單簡介,1990年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