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劇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有情節或故事的蕾,例如如《吉賽兒》(Gisselle)、《天鵝湖》(Swan Lak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等。〔參見Noverre, Jean-Georges〕。
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葉兩側微細尖齒緣,葉背靠鞘部分有短毛分布。秋月開花集成圓錐花序。穎果外被纖毛,熟則飛散如絮。因莖、葉可編製籬笆,故稱為「笆芒」。
瑞典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於1973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成立,其源自十七世紀的宮廷蕾舞團,當時蕾是被當作輸入瑞典這個北方較原始的小朝廷高級法國文化,歷代的統治者均願意花錢維持它,尤其克麗斯汀娜女皇(Queen Christina)更為此舞團投入大量經費,以致民怨沸騰。其繼任者古斯塔三世(Gustav Ⅲ)被稱為「劇院國王」(the Theater King),1773年在新建成的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正式成立此「瑞典皇家蕾舞團」,並同時成立了瑞典皇家蕾舞校(Royal Swedish Ballet School),自此之後「瑞典皇家蕾舞團」所得到來自皇家的資...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埃森福克旺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27 年德國埃森市(Essen)的Ruhr區成立了一個應用藝術學院(School of Applied Arts),因此導致了「福克旺舞蹈劇場工作室」(Folkwang Tanztheater Studio)在 1928年的成立,其成員包括了Leeder、Siimola、Cohen、Kahl及Jooss。但在1929年工作室納入「埃森歌劇院」(Essen Opera House),並改名為 Folkwang Tanzbühne,1929至1933年間,舞團演出了大量舞作,均由 Jooss所編作,其中最負盛名者為《綠桌》(The Green Table)。1933年舞團轉移基地至 De...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序軸光滑無毛;苞片卵形,長15-20 cm,寬6-10 cm。果紡錘形。

基羅夫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基羅夫蕾舞團」(Kirov Ballet)源自1738年俄國安娜(Anna I. Vanovna 1693-1740)女皇時代為宮廷舞蹈成立的一個舞蹈學校(此學校後來為列寧格勒編舞學校),由法國蕾教師Jean-Baptiste Lande負責訓練舞者,成功的揉合當時歐洲的頂尖風格與俄國民族舞蹈形式。1738年波修瓦(Bolshoi)劇院建成,舞團定名為「聖彼德堡蕾舞團」(St. Petersburg□s Ballet),在此俄國首位本土編舞家Ivan Valbergh上演了其蕾舞作。「聖彼德堡蕾舞團」的風格其後主要由Charles-Louis Didelot所塑造,逐漸拋開宮...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空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空中跳蕾舞的技藝。藝人身帶降落傘從一萬二千呎的高空跳下,下降至二千呎時開始表演蕾舞,因為身在空中,所以要藉空氣調整動作。比賽時,得有人陪伴錄影,裁判以錄影內容評定高低。
莎士比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以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為創作泉源的舞劇作品,這類作品非常多,有時莎士比亞的同一個劇本,會引起不同編舞家、音樂家的興趣,而有不同的作品出現。其中最著名的如《羅蜜歐茱麗葉》、《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馴悍記》……等等都先後被不同的舞蹈家,以不同的手法多次的在舞台上呈現。除了以較完整的劇本為藍圖的舞劇,當代一些舞蹈家更以濃縮方式,摘取莎士比亞故事中的精華,編作成散文般的舞蹈作品。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荷蘭國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61年「荷蘭國家蕾舞團」的創始者,蘇妮雅.蓋思凱兒(Sonia Gaskell, 1904-1974)結合該團與瑪夏.魏咪(Mascha ter Weeme)的「阿姆斯特丹蕾舞團」,成為令人傲視全球的蕾舞團。起先兩人共同領導該團,而後由蓋思凱兒獨撐大局,直至1968年之後,才與丹茲克(Rudi Van Dantzig)、凱生(Kaesen)共同主持舞團。(丹茲克亦是1959年「荷蘭舞團」Nederlands Danse Theater成立時的創辦人之一。)由於舞團早期舞碼多而無當,故被形容為編舞家的超級市場,直到1971年丹茲克擔任藝術指導後,始改善情況,且盡力維護該團古典舞碼...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菲律賓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菲律賓蕾舞團」是菲律賓文化中心常駐表演團體,在愛麗絲.瑞絲(Alice Reyes)的藝術指導下,「菲律賓蕾舞團」對菲律賓的舞蹈發展,以及提高國人對舞蹈的了解和欣賞能力,她付出了莫大的貢獻。舞團的歷史從1970年於菲律賓文化中心劇院舉行的「愛麗絲瑞絲與現代舞」開始。1970年四月瑞絲與艾迪.耶雷哈(Eddie Elejar)成立了第一屆菲律賓文化中心暑期舞蹈工作室,隨後文化中心又成立舞蹈學校。該團於1974年正式成為文化中心的常駐性表演團體後,易名為「菲律賓蕾文化中心舞蹈團」。由於該團在國際間漸享有盛名,於l981年便正式更名為「菲律賓蕾舞團」。舞團在菲律賓蕾文化中心與企業界...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89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