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華沙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785年成立於波蘭華沙。十七世紀中期波蘭的蕾表演只是宮廷文化的一部分,但到了1785年奧古斯都大帝(Stanislaus Augustus)頒佈了保護三十名波蘭舞者的命令後,第一支職業舞團「國際吾皇蕾舞團」誕生於焉。在浪漫派時期,「華沙蕾舞團」被視為歐洲蕾舞團的大老,「巴黎歌劇院蕾舞團」和「聖彼得堡瑪林斯基劇院蕾舞團」也望塵莫及。該團演出舞碼包括了歐洲最有名的蕾舞劇及當時波蘭著名編舞家如塔伊歐尼(Flippo Taglioni)、卡羅.布拉西斯(Carlo Blasis),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都瑞奇諾維奇(Roman Turezynovei...
舞團節目單簡介,1990年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序軸光滑無毛;苞片卵形,長15-20 cm,寬6-10 cm。果紡錘形。

埃森福克旺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27 年德國埃森市(Essen)的Ruhr區成立了一個應用藝術學院(School of Applied Arts),因此導致了「福克旺舞蹈劇場工作室」(Folkwang Tanztheater Studio)在 1928年的成立,其成員包括了Leeder、Siimola、Cohen、Kahl及Jooss。但在1929年工作室納入「埃森歌劇院」(Essen Opera House),並改名為 Folkwang Tanzbühne,1929至1933年間,舞團演出了大量舞作,均由 Jooss所編作,其中最負盛名者為《綠桌》(The Green Table)。1933年舞團轉移基地至 De...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瑞典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於1973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成立,其源自十七世紀的宮廷蕾舞團,當時蕾是被當作輸入瑞典這個北方較原始的小朝廷高級法國文化,歷代的統治者均願意花錢維持它,尤其克麗斯汀娜女皇(Queen Christina)更為此舞團投入大量經費,以致民怨沸騰。其繼任者古斯塔三世(Gustav Ⅲ)被稱為「劇院國王」(the Theater King),1773年在新建成的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正式成立此「瑞典皇家蕾舞團」,並同時成立了瑞典皇家蕾舞校(Royal Swedish Ballet School),自此之後「瑞典皇家蕾舞團」所得到來自皇家的資...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葉兩側微細尖齒緣,葉背靠鞘部分有短毛分布。秋月開花集成圓錐花序。穎果外被纖毛,熟則飛散如絮。因莖、葉可編製籬笆,故稱為「笆芒」。
基羅夫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基羅夫蕾舞團」(Kirov Ballet)源自1738年俄國安娜(Anna I. Vanovna 1693-1740)女皇時代為宮廷舞蹈成立的一個舞蹈學校(此學校後來為列寧格勒編舞學校),由法國蕾教師Jean-Baptiste Lande負責訓練舞者,成功的揉合當時歐洲的頂尖風格與俄國民族舞蹈形式。1738年波修瓦(Bolshoi)劇院建成,舞團定名為「聖彼德堡蕾舞團」(St. Petersburg□s Ballet),在此俄國首位本土編舞家Ivan Valbergh上演了其蕾舞作。「聖彼德堡蕾舞團」的風格其後主要由Charles-Louis Didelot所塑造,逐漸拋開宮...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空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空中跳蕾舞的技藝。藝人身帶降落傘從一萬二千呎的高空跳下,下降至二千呎時開始表演蕾舞,因為身在空中,所以要藉空氣調整動作。比賽時,得有人陪伴錄影,裁判以錄影內容評定高低。
伯明罕皇家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其歷史可劃分成幾個階段;1931年Ninette de Valois成立了「維克─威爾斯蕾舞團」(Vic-Wells Ballet),在倫敦的老維克劇院(Old Vic)以及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er)演出,1940年,莎德斯威爾斯劇院被德軍轟炸破壞,舞團改為巡迴英國演出,並改名為「莎德斯威爾斯蕾舞團」(Sadler's Wells Ballet)。1946年舞團應邀入駐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Theater),de Valois遂在莎德斯威爾斯劇院成立第二團,名為「莎德斯威爾斯歌劇院蕾舞團」(Sadler's Wells Theat...
Birmingham Royal Ballet 網站http://www.brb.org.uk/history.html 及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莎士比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以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為創作泉源的舞劇作品,這類作品非常多,有時莎士比亞的同一個劇本,會引起不同編舞家、音樂家的興趣,而有不同的作品出現。其中最著名的如《羅蜜歐茱麗葉》、《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馴悍記》……等等都先後被不同的舞蹈家,以不同的手法多次的在舞台上呈現。除了以較完整的劇本為藍圖的舞劇,當代一些舞蹈家更以濃縮方式,摘取莎士比亞故事中的精華,編作成散文般的舞蹈作品。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