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民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堅的長庶子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垂馨千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澤流傳後代久遠。《晉書.卷一一三.堅載記上》:「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鶴唳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聲鶴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堅中箭受傷,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醜,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後受知於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範。孝武帝太元四年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讚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目錄、對了解譯經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後世僧眾的遵循。
訕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誹謗。《北史.卷二七.列傳.賈彝》:「父為堅鉅鹿太守,坐訕謗繫獄。」
衣不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短小,不拖曳在地。形容衣著樸素無華。《漢書.卷四.文帝紀.贊曰》:「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惟帳無文繡,以示敦朴,為天下先。」《晉書.卷一一三.堅載記上》:「後宮悉去羅紈,衣不曳地。」
納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從善如流」。見「從善如流」條。01.《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堅機明好斷,納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銳於進取。」
 
功墮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傳》為較早。〈謝安列傳〉提到謝玄的事:謝玄是東晉時代的名將,具有治國的才能。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堅率領大軍南侵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玄率兵迎戰,兩軍對峙於淝水。謝玄派人要求前秦軍隊向後退,以便晉軍渡河,這樣兩軍可以快速決戰;堅盤算著可以在晉軍渡河時發動攻勢,因此就答應了。就在前秦軍隊向後撤退時,後方將士以為前線失守,眾多兵馬一時亂了陣腳,形成混亂的局面。於是晉軍乘機渡河攻擊,前秦軍隊紛紛潰散,終被晉軍打敗。此時謝玄想要乘勝前進,平定西邊的鞏、洛以及北方的幽、燕等地,然而朝中大臣嫉妒他的功績,以征戰太久為理由,下令他班師回朝,鎮守淮陰。就在回程的時候,謝玄身染疾病,一直不見好轉,數年後病...
象箸玉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玉製的杯子。象箸玉杯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晉.洪〈諫殺朱軌〉:「象箸玉杯,截脛剖心,脯賢刳孕,故其亡也忽焉。」
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鶴鳴。形容驚恐不安的情況。《晉書.卷一一四.堅載記下》:「聞風聲鶴唳,皆謂晉師之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