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7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官衙公堂上所設置的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醒世姻緣傳》第一二回:「擊了三下堂鼓,那些六房衙役漸漸齊攏來。」
頭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對衙役的尊稱。《老殘遊記》第五回:「吳氏便知事體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頭兒請來。」也作「衙役」。
祗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宋朝掌朝會、宴幸、供奉引贊等事的官吏。元代各省、路、州、縣,官府都設有祗候,為供驅使的衙役。也稱為「祗候人」。
弊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弊害的漏洞。《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一切嚴為法制,使無弊竇之可乘。」也作「弊端」。
端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代稱衙役為「端公」。《水滸傳》第八回:「只說董超正在家裡拴束包裹,只見巷口酒店裡酒保來說道:『董端公,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請說話。』」《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公人說上項事,端公便安排書院,請那趙知縣教兩個孩兒讀書,不教他重難差役。」
體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體統、身分。《西遊記》第二回:「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你要結識官府,先要與那衙役貓鼠同眠,你兄我弟,支不得那相公架子,拿不出那秀才體段。」
鄉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在鄉下的人。《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傳》:「嘗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惹得衙役們笑話。」
措手不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辦事極為迅速、敏捷。《野叟曝言》第二三回:「那些衙役,把又李等行李,措手不迭的搬運進艙去。」
班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衙役執行事務的房子。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丞相爺尚未出堂,且到班房少待。」《儒林外史》第一九回:「三更時分,帶了匡超人,悄悄同到班房門口。」
嗷嗷嘔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笑的樣子。《七俠五義》第五二回:「誰知那些衙役快頭俱與他熟識,眾人一見,彼此頑頑笑笑,嗷嗷嘔嘔,便領他到監中看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