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郎為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其國王不知漢境的廣大,竟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典出《漢書.卷九五.西南夷傳》。後以夜郎自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一》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 〔注解〕 (1) 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ˊ,袒露。 (3) 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 (4) 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了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被徵召行役的人,有的自相殘殺,有的逃跑,這不是為臣者的節操。但這不全是應徵者的罪過,而是「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意思是說父兄們平常沒有嚴格教育,也沒有給子弟樹立表率,才會讓人們缺少清廉、知恥的美德,而不知羞恥,世風當然也就不淳厚了。後來文告原文中的「寡廉鮮恥」被摘出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不知羞恥。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ˊ 。 (6)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8)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面上的陸塊。同「洲」。《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間言:挑撥離間的話。間,音ㄐ|ㄢˋ,挑撥。 (2) 澶淵:宋時地名。位於今河北省濮陽縣西南,因古澶水所經而得名。澶,音ㄔㄢˊ。 (3) 準:寇準(西元961∼1023),字平仲,北宋華州下邽人。真宗時為相,契丹南侵,力主御駕親征,成澶淵之盟,封萊國公。後被讒,貶雷州而卒。仁宗時,諡曰忠愍。 2.「一擲」:※《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列傳》初,劉裕嘗為劉牢之參軍,與無忌素相親結。至是,因密共圖玄。……初,桓玄聞裕等及無忌之起兵也,甚懼。其黨曰:「劉裕烏合之眾1>,勢必無成,願不以為慮。」玄曰:「劉裕勇冠三軍,當今無敵,劉毅家無儋石之儲2>,摴蒱3>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時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ㄅ|ˋ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自若:態度自然如常。若,如。 (3) 有頃:不久、一會兒。 (4) 杼:音ㄓㄨˋ,梭。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器物。 (5) 踰牆:跳牆。踰,音ㄩˊ,越過、超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貫穿。《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北鄰烏桓、夫餘,東綰穢貉、朝鮮、真番之利。」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北有小山綰塢口,廬舍懸其上,是曰豐塘,東西南皆迴峰環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大陸地區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無反顧」原作「義不反顧」。「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說: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有一年,漢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ㄅㄛˊ)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過多,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使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武帝聽到這種情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發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