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卒年不詳。為楚莊王所寵幸之臣。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6) 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 (7) 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 (8)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中有通道。《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蕭丞相,營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唐.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餘子:弱齡未壯之子。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 邯鄲:趙國首都。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 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 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生卒年不詳。 (3)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抵押擔保。 (4) 邯鄲: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為戰國時趙都。 (5) 寡人:寡德的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6) 大梁: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開封縣,為戰國時魏都。〔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上》
信手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拈:拈提。即禪師法,舉古例來開示的意思。 (4) 十方:佛教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十方。泛指各處、各界。 (5) 壁立千仞:形容岩壁矗立之勢極高。仞,音ㄖㄣˋ,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見「壁立千仞」。 ◎2《五燈會元.卷一四.天寧齊璉禪師》長安天寧大用齊璉禪師,上堂:「清虛之理,佛祖同歸。畢竟無身,聖凡一體。理則如是,滿目森羅事作麼生?纖塵絕際,渠儂有眼,豈在旁窺!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若到恁麼田地,始可隨機受用。信手拈來,妙應無方。當風玄路,直得金針錦縫,線腳不彰。玉殿寶階,珠簾未卷。正當此時,且道是甚麼人境界?古渡秋風寒颯颯,蘆花紅蓼滿江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1)傳說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虞城。(2)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約在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 (9) 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 (10)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百鳥之王,雄者稱為「鳳」,雌者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 (4) 泰山:山名。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5) 丘垤:小土堆。垤,音ㄉ|ㄝˊ。 (6) 潦:音ㄌㄠˇ,路上之流水也。 (7) 萃:聚集,此指聚集的人或事物。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太形王屋:山名。太形,「形」當作「行」,位於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處。王屋,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 (2) 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 (3) 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4) 河陽:地名。春秋晉邑,在今河南省孟縣西。 (5) 北山愚公:神話傳說中欲移太形、王屋二山的老人。 (6) 且:將要。 (7) 懲:苦於。 (8) 塞:阻隔不通。 (9) 迂:曲折。 (10) 聚室:聚集在室內。 (11) 畢力平險:同心協力平定險阻,指移山。 (12) 指通:開通。 (13) 豫南:河南省之南。 (14) 漢陰:漢水之...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約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3) 反:同「返」,還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