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工作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作分析法(job analysis) 類似於巴比特的活動分析法。甚至可以說工作分析法是活動分析在職業活動方面的應用。由教學的改進著眼,進而研究課程的設計途徑。他不排斥知識,卻認為知識應該有用於生活。因此查特斯分析人類活動,以了解人類生活所需的知識內容;而巴比特卻是為了瞭解人類從事活動所需能力為和,而分析人類活動。 課程設計程序研究社會情境中人類的生活,以決定主要的教育目標。分析目標為理想和活動,直到工作單位的層次。對於「理想」的選擇,係由所...
解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押送,押解人犯至官府受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又拿出崔縣尉告的贓單來,把他家裡箱籠,悉行搜捲,並盜船一隻,即停泊門外搭內,盡數起到了官,解送御史衙門。」
解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頤,下巴。解頤指笑得下巴脫落。形容人開懷而笑。《漢書.卷八一.匡衡傳》:「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聊齋志異.卷一.嬌娜》:「聽其聲,可以解頤。」也作「解顏」。
防意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龜懷有護命的鎧甲,狗無法占到便宜。」沙門便回答說:「是啊!我看一般人反倒不如這隻烏龜了。一般人不了解人生短暫,輪迴無常,只知縱放欲望,陷於外魔,毀滅原有乾淨的心神、本形。要知道人的生死在天、人、地獄、畜生、餓鬼五道中輪轉,造成煩惱無限,如要究其根由,都是由意念所生。所以一個人應該自我勉勵,滅除欲念,永求平安。」佛祖所化身的沙門並且說了一首偈(音ㄐㄧˋ,一種佛詩),裡面有兩句:「藏六如龜,防意如城。」龜的頭尾四腳就像人的六種欲望,要把它們縮入龜殼中,就像要防止欲念之心,要有如防止敵人之攻城。這句成語常和「守口如瓶」併用,都是一種修身的功夫,當和該條成語一起參看。
啟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開口說話。多指有求於人。《舊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唐儉言辭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啟齒。」《紅樓夢》第五七回:「薛姑媽有件事求老祖宗,只是不好啟齒的。」
螺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透過學習活動,幫助學生作模擬思考、推理假設與重新思考以發現概念之意義,提升學生之認知發展能力,並理解人性特質的基本問題。螺旋式課程的主要特色包括:合乎學科結構之邏輯順序,結構嚴謹;合乎學生之認知結構與認知發展過程;合乎課程組織的繼續性與順序性之規準;提供明確的概念架構做為教師「探究教學」之依據,並配合詳細的教師教學指引,可以做精密的教學設計,使教學順序流暢;提供具體的實物或教育玩具,配合學生認知發展階段,設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滿足學生好奇探究之學習欲望,合乎學生學習之需求。螺旋式課程強調學科基本概念結構與學生認知...
不諳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了解世事、社會狀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安卿道:『我兒不諳事務,聽我道來。』」
問題行為界定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為人類行為主要是環境事件的影響,其基本理念為行為制約與塑造,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行為模式提供一種了解人類行為的可能途徑,尤其承認人與環境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塑造與影響。(三)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生態模式基定假定中,其認為人類行為是環境因素與個人特質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生態模式是最適合分析所有兒童問題行為的模式,而不僅是潛在不正常兒童問題處理。(四)交互決定模式(reciprocal determinism model)交互決定模式的基本假定為人類行為是個體思想、行為和環境...
理情諮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自我負責 當事人認知當事人須了解是自己製造出困擾,並且深知自己是有能力去改變困擾解決問題。當事人了解人格問題是源自於非理性以及絕對性的觀念。需要去反駁並且駁斥當事人的非理性觀念,直到當事人能運用理性觀念來思考事情。利用認知、情緒以及行為的改變,來使得理性的哲學內化至人格當中。(註1) 理情治療法之優缺 優點可提供認知層面的資訊,並且可激勵當事人去評估自己的決定以及價值之非理性之所在。另外,理情諮商法也強調把新獲得的資訊付之行動,或是運用家庭的幫忙來鼓勵當事人練習新的行為,並幫助當事人重新制約。 缺點因理情諮商法的諮商員...
EQ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也就是同理心的展現。 五、人際關係的管理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透過覺察他人的感情,是善解人意的一種能力。一個人的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與人際關係的管理密切相關,能夠妥善運用這項能力將能夠成為社會上的成功人數。註2 參考書目註1.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頁7。註2.吳坤全(民86),<讓EQ教育生活化>,師友,351期),頁44-4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