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9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過其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理多而文采不足。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鹽鐵論》採用辯論的形式,以「文學」、「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整體,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而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後來「一孔之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
論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體名。其體蓋源自古代諸子,旨在論證說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論辨類。今多稱為論說文。
文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體名。一種賦體,形式較自由,多以散文說理狀物,純任自然,宋人之作多如此。如歐陽修〈秋聲賦〉、蘇軾〈赤壁賦〉等。也稱為「散文賦」、「散賦」。
一目即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後來「一目了然」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一呼再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結論,以支持他的觀點。它對《詩經》而言,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只是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而借以敘事說理。這一篇舉例說明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韓嬰認為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竭盡。行為可以做為他人表率的人,是老師。智慧和行為可以輔助教導別人的,是朋友。依據法則做事,謹守職責,不為非作歹的人,是官吏。在人面前,投合對方的心意,對方一呼喚,連聲應諾,這就是奴隸。所以上等的君主以老師為輔佐,中等的君主以朋友為輔佐,而下等的君主是以官吏為輔佐,至於將使國家危亡的君主則是以奴隸為輔佐。後來「一呼百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權勢顯赫,隨從眾多。「一呼百諾」較早的書證如《全唐詩.卷八○七.拾得詩...
一覽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後來「一目了然」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屋下蓋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東漢京都洛陽。賦,文體之一,盛行於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多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一些是抒情說理的。 (5) 四〈三都〉:〈揚都賦〉可與〈三都賦〉並列為四。〈三都〉為〈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之合名,晉左思撰。三國時蜀都為益州、吳都為建業、魏都為鄴。 (6) 都下紙為之貴:都城的紙張都漲價了。比喻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都下,京都之下。見「都城紙貴」。 (7) 謝太傅:謝安(西元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8) 擬學:摹...
吳爾芙(Woolf, Virgin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兵,使用武力。《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許亮說:『難道吳二爺騙你,我許大爺也會騙你嗎?』兩人幾至用武。」
2.比喻施展才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