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5.0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已成的論著、學說。《元史.卷一九○.儒學傳二.牟應龍傳》:「於諸經皆有成說,惟五經音考盛行於世。」
後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的表達方式,應以交差號,但標點以此取代)基礎,更以解構主義的放射性閱讀,重新解讀西方多本主要的哲學論著。找出當中自我解構的基因。另一個主流是由德國最有名的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現代主義永不完成論為基礎,認為現代主義為人類提供動力,永恆為改進自己境況而努力的思想方式,故此,哈貝馬斯認為後現代主義所強調對於固有意識反動的提法,根本就是現代主義的核心精神,也是人類可以不斷創新的推動力。後現代主義只是繼承現代主義方案的一種表現。目前也有不少論者認同後現代主義等同現代主義晚期邏輯的說法,其中尤其是新馬克思主義者如Frederic...
郝譽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旅行》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2006年被導演吳米森拍成電影) 舞台劇本:《看不見的城市》學術論著:大虛構時代:當代台灣文學論》、《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儺:中國儀式劇場之研究》、《目連戲中庶民文化之研究》 評價為新世代頗受矚目的女性作家。 王德威曾如是評論:「她適於發揮誼屬女性的怪誕想像;藉一切倫理、政治、時空、性/別關係錯位後的可能,拼湊出我們不願正視的生命變體與異形。」資料來源:郝譽翔部落格、維基百科(責任編輯:109602124)
文章華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余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材是東西方十多個國家的戲劇歷史,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述世界各國自古代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理論著作,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獎。《中國戲劇文化史述》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藝術創造工程》198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要是作者的課堂講稿。《余秋雨學術專著系列》200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包括《戲劇思想史》、《觀眾心理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四本,分別是以上四部學術著作的修訂改寫。3.其他編選文集(包括他人編選)《余秋雨台灣演講》19...
覆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揚雄以為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劉歆觀之,告訴揚雄,天下學者尚不能通曉《易經》,又如何能了解太玄,恐怕後人要拿來蓋醬缸。典出《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後比喻論著不受人重視。清.王鵬運〈摸魚子.莽風塵雅音寥落〉詞:「文章事,覆瓿代薪朝暮,新聲那辨鐘缶?」也作「覆醬瓿」。
品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階地位。唐.賈島〈弔孟協律〉詩:「才行古人齊,生前品位低。」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一齣:「香肌,寬帶圍。論著俺女班頭也原該封品位。」
高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龍蛇》⊙其他作品:《高陽說曹雪芹》、《高陽說紅樓夢》、《高陽說詩》(獲1984年台灣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等。《高陽雜文》、《古今味》、《古今食事》、《梅丘生死摩耶夢》、《宮闈蒐秘》、《清幫》、《高陽出擊》⊙與他人合著作品 :《筆與槍》、《獵及其他》 評價「文章憎命達,詩酒風流李太白;才學著書多,古今殷鑑羅貫中。」高陽友人在他離世時贈送的輓聯形象地說明了這位歷史小說家一生的性情才華。儘管《胡雪巖》是高陽流傳最廣的作品係列,但眾多的評論認為,他最擅長的是清史。 在全球華人社會的閱讀領域中,高陽的歷史小說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對胡風的三十萬言書進行逐一批判。1958年郭沫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郭沫若發表學術論著《李白與杜甫》,發表給胡曾偉的覆信:『胡曾偉同志:您的信和《石壕吏》譯釋,都拜讀了。我基本上同意您的見解。杜甫應該肯定,我不反對,我所反對的是把杜甫當為「聖人」,當為「它布」[圖騰],神聖不可侵犯。於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草草奉復,不能多寫,乞諒。祝 健康 七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該書肯定了同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李白,同時反對將具有濃厚忠君思想的杜甫當作聖人對待。1978...
偏差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偏差行為的理論。由涂爾幹和墨頓提出,他們假定偏差行為是來自社會結構的缺陷,特別是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當部分國民缺少適當的認可手段去達成社會上所讚許的價值目標時,這些人將在目標與手段上求其變通或偏差。如當一個人被拒絕或不公平地被剝奪就學、就業、晉升等的機會時,就作奸犯科,以期達到成功或揚名立萬的目標。這派理論著眼於階層間機會的不平等,故也稱為「緊張理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