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5.4355 ms
共 10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政治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主政治的表徵,即政府對全國人民所應負的責任。如政府某些具體政策出現重大差失時,該管的部會首長會去職表示對政策失敗的負責,這種辭職不論辭職者主觀動機為何,在客觀上都稱為「政治責任」。
|
責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切磋督責,希望對方品格能止於至善。《孟子.離婁下》:「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
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譴責或責備。如:「他有這種下場,都是咎由自取,你不必自責。」
|
專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擔負的責任。如:「依憲法規定,五院各有專責。」
|
道義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良心上所認為該做的事。如:「對於這件意外,你我多少都應該負點道義責任。」
|
刑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罰、責罰。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李青蓮詩》:「白有知鑒,客并州時,識汾陽王郭子儀於行伍,為脫其刑責而獎重之。」
|
引咎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過失並自我責備。《晉書.卷七三.庾亮傳》:「亮甚懼,及見侃,引咎自責,風止可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九.灤陽續錄一》:「反覆開陳,引咎自責,淚涔涔漬衣袂。」也作「引咎責躬」。
|
責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治處罰。《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溫侯深怪公等不肯向前,要來責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孩兒願改從前過失,侍奉二親,官府已責罰過,任父親發落。」
|
道德責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責任」從消極方面言,蘊含因行動而接受譴責的意願;從積極表現方面言,必須含有一種義務感。所謂義務感是指一種道德決定加在一個人身上的感覺。凱衣(William Kay)使用此詞,指一種已經發展的道德動力形式。如此一個已經達到根據理性與利他主義的原則來做成道德決定的人,應該採取實際的行動,來執行已經做成的道德決定。更進一步說,為了使已經做成的道德決定加速行動,屬於個人本身的需求可能必須延緩,在這種情境下,道德動力就會要求個人延緩個人需求的滿足,此種要求力量即是道德責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