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4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不能。「未菽麥」猶「不菽麥」。見「不菽麥」條。01.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楮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模仿逼真,很難分真假。語本《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歷歷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清清楚楚地別。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二.朱真人》:「始諦視之,面目、冠裳,歷歷可。」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盜爲子延師》:「後復沿舊途覓初地,憶叢箐中有小洞,即前所匍匐而出者,視之,則洞口已塞,新砌泥痕,尚歷歷可也。」
菽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菽麥」。見「不菽麥」條。01.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第一輯.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菽粟,亦不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顧藹吉撰,八卷。鉤摹漢隸碑文,依宋朝禮部韻類分韻編次。每字下標注碑名,並引碑文。以宋朝婁機之漢隸字源為藍本,並補其未備。據漢朝許慎之《說文解字》明文字的正、變、省、加,再依許書部首纂偏旁五百四十字,以示篆體和隸書之間的變遷痕跡。
認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測驗是指由各種不同真實性程度的測驗情境所組合成的一種評量方式。例如,在某些情境下,可能只要求學生認一套工具或一組器具,並且指明它們的功用而已;而在較複雜的測驗情境裡,則可能會向學生詢問更特殊的表現作業問題(如:找出電路發生短路的所在),並且讓學生認解決該表現作業問題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器具、或程序等;而在更複雜的認測驗裡,則很可能會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某部故障機器(如:汽車、鑽孔機、或車床等)所發出的故障聲音,然後,根據所發出的故障聲音,認最可能的發生原因及修復的正確程序來。   雖然,認測驗在工業教育中較被廣泛使用,但它的用途並不限於該領域而已。例如,生物教師會要求學生認存...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台北:心理。
鑒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人的臉色而隨機行事。《野叟曝言》第三三回:「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精靈不過的東西,鑒貌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也作「見貌色」、「鑒毛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心志意趣的趨向。《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志,三年視敬業樂群。」漢.鄭玄.注:「志,謂別其心意所趣鄉也。」南朝梁.裴子野〈南齊安樂寺律師智稱法師碑〉:「既而敬業承師,就賢志。遨遊九部,馳騁三乘。」
之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之極」是指治理人群、分別貴賤的根本原理;語見[荀子.儒效篇]:「故明主譎德而序位,所以為不亂也;忠臣誠能然後敢受職,所以為不窮也。分不亂於上,能不窮於下,治辯()之極也。」以及[議兵篇]:「禮者,治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前文是說賢明的君主任人以官職必取決於其品德(這裡「譎德而序位」的「譎」通「決」,是取決的意思),如此才不致引起紛亂;忠誠的臣子接受任命必根據自身的才能,如此才不致陷於才蹙力窮。在上位的不紛亂,在下位的力不窮,是治理人群、分別賢愚貴賤的根本原理;[議兵篇]更明白指出此根本原理就是「禮」。
  根據荀子學說,理想的執政者能以禮義法度輯...
別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了大錯,導致公司大虧損時?很明顯地,第一種情況就可能使你成功加薪。這一點你是知道的。因為你已經能夠別提出要求的適當和不適當時機。別是使用線索、信號、或訊息來瞭解何時表現某行為較可能獲得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老闆的情緒、和你最近的表現都是一種別刺激,它告訴你,你向老闆要求加薪能否成功。為了讓學生學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