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窘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場上退卻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退卻一百步的士兵,其實都是敗陣逃跑,何分遠近?比喻自認犯錯程度較輕的人,譏笑認為犯同樣錯誤,但程度較嚴重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例]同樣是遲到,他卻嘲弄比自己還晚到的人,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
來龍去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數用語。堪輿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此間前岡有塊好地,來龍去脈,靠嶺朝山,種種合格,乃大富貴之地。」後比喻事情首尾始末條理清楚。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來龍去脈,則寬緊遠近為妄施矣!」也作「來蹤去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而尖的山頭。如:「頂峰」、「高峰」、「顛峰」。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
日月如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封神演義》第一六回:「子牙從此時來,轟動一朝歌。軍民人等,俱來算命看課,……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半年以後,遠近聞名,多來推算,不在話下。」
普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黃初元年,奉使賀文帝踐阼,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歡會,帝正色責之曰:「昔禹1>會諸侯於塗山,防風2>後至,便行大戮3>。今溥天4>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淮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於防風之誅也。」帝悅之,擢領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五年為真。安定羌大帥辟蹏反,討破降之。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相傳因治水有功,得舜讓位,立國為夏。 (2) 防風:即防風氏。夏之諸侯,生卒年不詳。禹平...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崇尚儒家「仁愛」學說,他在〈原人〉一文裡論述到世間分天、地、人三個部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草木山川,人間有夷狄禽獸。天為日月星辰的主人,地為草木山川的主人,而人則為夷狄禽獸的主人。人既為夷狄禽獸之主,就必須廣施仁道,不分種類、不分遠近,才不失為夷狄禽獸之主。所以聖人看待夷狄禽獸都是同等的,一樣施與仁愛。「一視同仁」就是從文中「聖人一視而同仁」一句摘錄而成的成語,後用於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綿不斷的山。如:「北嶺」、「大興安嶺」、「南嶺」、「秦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無一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事在人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於是,范蠡復進善射者陳音。音,楚人也。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夫射之道,從分望敵,合以參連。弩有斗石,矢有輕重,石取一兩,其數乃平,遠近高下,求之銖分。道要在斯,無有遺言。」越王曰:「善。盡子之道,願子悉以教吾國人。」音曰:「道出於天,事在於人,人之所習,無有不神1>。」於是,乃使陳音教士習射於北郊之外。三月,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陳音死,越王傷之,葬於國西,號其葬所曰陳音山。 〔注解〕 (1) 神:稀奇、玄妙、不平凡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