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打海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打人或摔東西。比喻野蠻、沒規矩。《紅樓夢》第七回:「他比不得咱們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慣了。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慣了的。」
裴斯塔洛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等社會狀態。3.道德的自由階段:上帝賦予人愛的天性,是先驗內在的人性,使得人 性脫離野蠻的原始動物狀態與殺戮爭奪的社會態。(二) 學校如家庭:家的概念為父母子女之間有愛、且有人居住為條件,因此 家不為無人居住之屋子,而重家人的相愛。他認為學校也 該如此。 教育的主張 (一) 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運用教育愛,以愛心作基點,為學童著想,根據 兒童的「起點行為」,才能進行輔導,而且要由他們自己的 感官及領悟力告訴他們,才是真的。(二) 教育方法:直觀教學法。由「數、形、語」...
禽獸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衣冠禽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衣冠禽獸」的「衣冠」指穿著體面,像個有修養的正人君子;「禽獸」則指品德行為像禽獸的野蠻無禮。所以「衣冠禽獸」指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這句成語見於戲曲小說中,用來責罵那些裡外不一,惡行惡狀的小人。例如明代陳汝元寫的《金蓮記》第七齣裡面寫到一個名叫賈儒的人,他平時裝著讀書人的派頭,骨子裡卻是個行為卑劣、壞事做盡的偽君子。所以人人都罵他是「衣冠禽獸」。「衣冠禽獸」一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品德敗壞的人。
內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內部之地,距離邊疆或沿海較遠的地區。《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先零侵境,趙充國遷之內地。」《文明小史》第四七回:「過此以往,一入內地,便是野蠻所居。」
過此以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此以後。《文明小史》第四七回:「過此以往,一入內地,便是野蠻所居。」
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野蠻人。如:「你怎麼像蠻人一樣,蠻不講理。」
銘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獸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禮儀規範,如野獸般的性慾。如:「他的獸慾行為,令人髮指。」
文身斷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吳、越一帶野蠻的風俗。《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也作「斷髮文身」。
村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粗鄙野蠻。《三國演義》第六五回:「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西遊記》第七回:「今聞你猖狂村野,屢反天宮,不知是何方生長,何年得道,為何這等暴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