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鳴得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命不凡,洋洋得意。《聊齋志異.卷六.江城》:「姊妹相逢無它語,惟各以威自鳴得意。」
如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心、符合心中的意願。《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觀君豐格,功名不患無緣,但必須待尊天年之後,便得如意。」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一○折:「但得皆如意,兩情稱,始信一點靈犀,誠通海神。」
惡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凶狠之徒。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他他他把爪和牙布滿在朝門,但違拗的早一個個誅夷盡。多喒是人間惡煞,可什麼外將軍。」《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這班惡煞,就擦根自來火,在柴堆上點著了。」
令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令
瀝膽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李德林〈天命論〉(據《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爾乃奉殪戎之命,運先天之略,不出戶庭,推轂分,一麾以定三方,數旬而清萬國。蕩滌天壤之速,規摹指畫之神,造化以來,弗之聞也。光熙前緒,罔有不服,煙雲改色,鍾石變音,三靈顧望,萬物影響。木運告盡,褰裳克讓,天歷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1>,四方岳牧2>,稽圖讖3>之文,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李德林〈天命論〉(據《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爾乃奉殪戎之命,運先天之略,不出戶庭,推轂分,一麾以定三方,數旬而清萬國。蕩滌天壤之速,規摹指畫之神,造化以來,弗之聞也。光熙前緒,罔有不服,煙雲改色,鍾石變音,三靈顧望,萬物影響。木運告盡,褰裳克讓,天歷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1>,四方岳牧2>,稽圖讖3>之文,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李德林〈天命論〉(據《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爾乃奉殪戎之命,運先天之略,不出戶庭,推轂分,一麾以定三方,數旬而清萬國。蕩滌天壤之速,規摹指畫之神,造化以來,弗之聞也。光熙前緒,罔有不服,煙雲改色,鍾石變音,三靈顧望,萬物影響。木運告盡,褰裳克讓,天歷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1>,四方岳牧2>,稽圖讖3>之文,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李德林〈天命論〉(據《隋書.卷四二.李德林列傳》引)爾乃奉殪戎之命,運先天之略,不出戶庭,推轂分,一麾以定三方,數旬而清萬國。蕩滌天壤之速,規摹指畫之神,造化以來,弗之聞也。光熙前緒,罔有不服,煙雲改色,鍾石變音,三靈顧望,萬物影響。木運告盡,褰裳克讓,天歷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1>,四方岳牧2>,稽圖讖3>之文,順億兆之請,披4>肝瀝5>膽,晝歌夜吟,方屈箕潁6>之高,式允幽明之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苛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
聳動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聳人聽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近世敢言之士,雖間有之,然能終始一節,明目張膽,言人之所難者,絕無而僅有,曰溫陵洪公天錫君疇一人而已。方寶祐間,宦寺肆橫,簸弄天綱,外朝紳,多山門下,廟堂不敢言,臺諫長其惡,或餌其利,或畏其威,一時聲燄,真足動搖山嶽,回天而駐日也。乙卯元正,以公為御史。公來自孤遠,時莫知為何如人。首疏1>以正心格君為說,且曰:「臣職在憲府2>,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固已聳動聽聞矣。 〔注解〕 (1) 疏: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 (2) 憲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臺。
規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則章程。唐.徐寅〈京兆府試入國知教賦〉:「豈俟入乎閾,方能知彼規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