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18.5647 ms
共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西門豹佩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魏西門豹性急,因而佩韋,以韋的柔軟來警惕自己。見《韓非子.觀行》。後以西門豹佩韋指以有餘補不足,以長補短。
|
石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水龍骨科石韋屬:(1)山地生常綠多年生草本。生於樹上或岩石上。根莖細長,匍匐;葉遠生於根莖上,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革質,具長柄,背面密生星狀毛。子囊群點粒狀,為圓形或長橢圓形,密生於葉下面中肋的兩側。栽於盆中,可供玩賞。也稱為「石皮」、「石蘭」、「飛刀劍」。(2)約十餘種石韋屬植物之通稱。包括「石韋」、「金湯匙」(有柄石韋)及北京石韋等。均入藥,味苦性涼,消炎利尿。
|
絕韋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或以皮索編聯竹簡,稱為「韋編」。孔子讀《周易》,皮索斷三次。後世以「絕韋編」比喻用功苦讀。明.朱權《卓文君》第一折:「似這般十年窗下絕韋編,有一日九重殿上聯仙仗。」
|
韋伯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生理學的研究,個體對兩個重量(或聲、光等)之間的差異,須在這個差異達到可辨識的程度,即所謂的「恰好可分辨的差異度」(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JND)或「差異閾」(difference threshold),才能覺察出來。德國生理學家韋伯(E.H. Weber, 1795~1878)發現在兩組不同的重量中,須較重的一組的兩個重量之間的差異,比較輕的一組的更大時,個體才能感覺出其差別。韋伯經一連串有關刺激與感覺的實驗研究,歸納出結論為:人類對差異的感覺作用,不僅由於刺激之間差異的比較,更重要的是「恰好可分辨的差異」與刺激強度的比例。韋伯發現這個比例是一個常數...
|
韋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皮革製的獵衣。《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傳.三韓傳》:「其人短小,髡頭,衣韋衣,有上無下。」《晉書.卷四一.魏舒傳》:「性好騎射,著韋衣,入山澤,以漁獵為事。」
2.村居樸素的衣服。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林既衣韋衣,而朝齊景公。」
|
韋拉圖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illiot圖解是以相對各邊平行之相似三角形法則,選用任意適當比例求交點繪圖,求解位移未知數的方法,未知數可由比例圖中測量,或用三角函數關係計算之。
茲舉例說明如下: 平面三桿件鉸接結構ABC,如圖1所示,在C點施以垂直向下之拉力p;求C點之水平位移△h及垂向位移△v之圖解法步驟如下: 1.選用適當長度垂直向下線段代表p力,經過p之兩端繪S2平行AC,S1平行CB,此一封閉三角形即代表桿件內力關係,S1為CB內力是拉力,S2為AC內力是壓力。 2.由桿件斷面A;長度ℓ;外力S及材料彈性常數可個別計算BC之伸長量δ1,及AC之縮短量δ... |
韋陟朵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陟,約唐玄宗、肅宗時人,常以五采牋寫信,命侍妾書寫,陟只署名。自稱所書「陟」字若五朵雲,時人慕之,稱為「郇公五雲體」。見《新唐書.卷一二二.韋安石傳》。
|
韋考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考斯基(1896~1934)生於白俄羅斯。一九一三年高中畢業後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就讀,期間並廣為涉獵哲學、心理學和文學等領域。一九一七年法律系畢業時正值蘇聯發生大革命,於是回鄉擔任文學和心理學教學工作。一九二四年轉任到莫斯科心理機構工作,並繼續其心理學的教學。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四年致力於殘障及心理異常的研究,並從事醫學訓練,著作豐富,〔藝術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Arts)就是在一九二五年完成,並使韋考斯基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但其學說由於政治與語言因素,直至一九六○年代,才開始被西方心理學者所重視。一九三四年因肺結核去世,時年三十八歲。
韋氏主要理論有... |
韋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皮製的帽子。《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