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示感激、酬答。如:「感謝」、「道謝」、「謝天謝地」。《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他前日進了學,我來賀他,他謝了我二十四兩銀子。」
5.賠罪、認錯。如:「謝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定。如:「不期而遇」。《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三國魏.曹丕〈秋胡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詐稱、假託。如:「矯命」、「矯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一諾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卒年不詳。漢文帝竇皇后之弟。竇,音ㄉㄡˋ。 (6)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啊」:(1)表示感嘆的語氣。《詩經.唐風.綢繆》:「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2)表示贊嘆、肯定的語氣。《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實的、荒唐的。如:「荒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舊五代史.卷一○五.漢書.宗室傳.湘陰公贇傳》:「馮道謂曰:『吾平生不為謬語。』」
麾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旗下,借指將帥的部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紅樓夢》第一四回:「如今又沒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