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領會。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五.演習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會,不可言傳。」
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上下微動,以表示允諾、贊許、領會等意。《紅樓夢》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賈母乏了,便欲讓至上房內坐。賈母也覺腿酸,便點頭依允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黃國民聽了,不覺點頭稱是。」
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理解、領會。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聰俊,何事不理會?」
由淺入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淺顯到深奧,循序漸進。《黃繡球》第二四回:「黃氏夫婦教子弟們,卻就抱定了這個宗旨,只求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大半還是靠著演說為多,所以那些學生們容易領會。」
亞斯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自閉症的人(Neurotypical,NT,一般精神狀態的人)會從他人的舉止和氣氛蒐集許多的情報,領會對方的感情和認知狀態。然而有自閉症的人會缺乏這項能力,讀取心理狀態較為困難(心意理論)。像這樣,舉止動作和狀況、氣氛到情緒無法領會的人,即使能看到他人微笑的表情,那所要表達的意思卻無法理解。最壞的時候,表情和肢體語言等,基於其他所有人們之間溝通的些微差異也無法理解。許多時候,他們對於讀取背後的涵義不擅長或者不可能。也就是,人從口裡吐出的言詞如果不...
上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領會、了解。如:「這人真笨!解釋了半天他還不上路!」
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刻意的用心。《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紅樓夢》第三○回:「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心手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泠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領會、體悟的樣子。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四.四分律.注》:「許叔重曰:『泠然解悟之意也。』」
口頭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不曾領會佛教禪理,只襲用它的一些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題材。後泛指說話時的慣用語。《老殘遊記》第九回:「不如弄兩句闢佛老的口頭禪,就算是聖人之徒,豈不省事?」《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他們的口頭禪是『維新』兩個字,因此引為同志,誰想性情卻大不相同的。」也作「口頭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