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0.0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措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用語詞來表達自己的意念。[例]王教授的論文措詞艱深,使得學生們一時無法領會
八字還沒一撇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情尚無眉目。此語說法來源有四:一、《續傳燈錄.卷二九.太平懃禪師法嗣》:「東鄰田舍翁,隨例得一橛。非唯貫聲色,亦乃應時節。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丿。」二、《通俗編.數目》:「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何外狂走耳。』按:今有『八字不見一撇』之諺,似又因於此語。」三、或以為八字連首撇都尚未成筆,那有八字一事(當指婚姻之事)可言。四、亦有以為八字筆畫極簡,連撇筆都未見,正可喻事情連點影兒都沒有。
不知好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不辯好壞,或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例]你別不知好歹,敬酒不吃吃罰酒。
感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感覺、領會。如:「她那親切的笑容,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馨。」
會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領悟、領會。《紅樓夢》第四八回:「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
眉目傳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眼神來傳達情意。[例]情侶間的眉目傳情,別有旁人無法領會的滋味。
皮亞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十二歲以後直到成人):此一階段以思考的條理性為其特徵,兒童學習在心理上重新組合抽象概念,做假設,領會各種概念的含義。這些發展階段的主張,促使人們重新評估過去有關兒童學習、教育的觀念。他主張教育活動必須配合兒童的心智發展,因此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而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引導者。皮亞傑也觀察到兒童的道德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兒童舉止呈現儀式性的特徵;第二為自我中心階段,兒童玩耍時不注意外界規律;第三為合作階段,兒童尊重規則,但並不理解;第四為整合階段,兒童不僅遵守而且理解社會規則。皮亞傑著有〔兒童的語言和思考〕...
曉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告知,使人領會。《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奇請它比,日以益滋,自明習者不知所由,欲以曉諭眾庶,不亦難乎!」《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恐有無知小民在左近樵采作踐,晚生還要出示曉諭。」也作「曉示」、「曉喻」。
長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長發育。《紅樓夢》第六四回:「只因他雖說和黛玉一處長大,情投意合,又願同生死,卻只是心中領會,從來未曾當面說出。」
心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領會而有所得。《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故心得而聽得,聽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讀書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約,總以心得為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