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34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村,亦稱為角島,一直被認為是布氏的侏儒型族群。直到2003年,Wada等人綜合傳統形態學及分子遺傳學證據,才正式確定大村為獨立物種的分類學地位。分子遺傳分析結果顯示大村這個支系顯然獨立於另一組由布氏、鰮及藍等大型鬚所組成的姊妹群。大村最大體長約11公尺,在形態上與另外兩型的布氏及其他大型鬚大不相同,但外型顏色與長須相似。目前已知分布範圍包括西太平洋及東印度洋近岸及大陸棚水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美國作家梅爾維爾所創作的長篇小說。描寫一艘捕船船長亞哈,追捕獵殺巨大白的經過。此書被公認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目灰科。體型細長,最長可達十五公尺左右。全身呈黑色或灰色,有白色斑點和黃色短鬚。喜於近海生活,多產於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
苑裡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生的偽虎一般並不常見,但分佈相當廣泛,主要出沒在熱帶與亞熱帶附近的溫暖深水海域中,包括地中海及紅海等海域。偽虎是一種體型小且修長的魚,其頭部修長漸縮成圓鈍的嘴喙,有著8至11對的牙齒。 在民國八十六年時,有挖土的工人在苗栗苑裡山區意外發現一些化石,經本館研究人員挖掘與鑑定之後,確認為是一種類的化石。從化石出土地點的岩層狀況,研判該地層為更新世頭嵙山層,距今約一、二百萬年。根據頭骨的形狀和構造比例,以及牙齒型態的分析,其頭骨吻部較為細長,應與現生的偽虎為同一類群,有別於吻部較鈍短,但整個頭骨更大的虎。然而該化石偽虎的各部位尺寸均大於現生的偽虎,再加上該化石種年代超過了一百萬年,...
長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8-22m,出身時6-6.5m。體重30-80噸,出生重量約2噸。 體型龐大,背部為灰褐色,側邊為白色,頭部下顎顏色不對稱,右面為白色,左面為灰黑色。背鰭小,位於身體後四分之一處,喉腹摺數量為56-100條。 主食為小型魚類、烏賊、磷蝦等。
小露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perea marginata (Gray, 1846)
出生時約2公尺長,成體雄性可達6.1公尺,雌性可達6.5公尺。有背鰭,鐮刀型,位於後背2/3處。流線型體型遠較露脊修長,反而較似鬚科種類,頭不大,小於體長1/4。與露脊相似的是具有弓形的唇線,由吻基向前拱起,至吻前方稍下彎,只是凸曲程度較露脊小。胸鰭小,修長,鰭尖圓。喉下有2道淺溝,與灰的喉腹摺相似。體背暗灰色,腹部白色,胸鰭與尾鰭是暗灰色。上頜鬚板為黃白色,每側數目為213~230枚,長達68公分,彈性高且堅韌。
記錄少,目前記錄皆來自南半球,約在南緯30~60度之間的沿岸及大洋水域。
是所有鬚亞目中最鮮為人知的,曾有8隻成群的紀錄,但大多是單隻或成對。牠們有時會和其他類混游。因噴氣柱短小不明顯,在水面浮游動作快,使牠們不易被發現,當浮游有時牠們會將吻尖露出水面。攝食橈足類浮游生物。其生殖資訊非常少,生殖季可能拖長而非聚集。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Order Cetacea)
亞目(Suborder Mysteceti)
小露脊科(Family Neobalaenidae)
鮫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
形態特徵如科之描述。
本種於溫帶及熱帶海域之沿岸或外洋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除西部海域外,其餘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外洋兼沿岸棲息的種類,適水溫21~25℃及17℃,具高度洄游性。卵胎生,每胎可產仔300尾以上,胎仔產出體長約55~60公分。濾食性,以小魚及頭足類為食,攝餌時通常口朝上接近水面。鯊除體型大之外並不具危險性,潛水人員甚至可以靠近與之共游海中,因此鯊亦是觀賞魚類的巨星。可以成長至18公尺以上,但一般體長多在12公尺以下。
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鮫科或鯊科(Family Rhincodontidae),Whale Shark
露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目。因游泳時背脊部常常露出水面而得名。背黑腹白,體側有雲形斑紋,無背鰭,胸鰭在眼後下方。頭大,占全身的三分之一,口闊無齒,上顎有薄片形鬚三百六十餘枚,可以用來過濾入口的食物。也稱為「海鰌」、「正」。
布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1.5-14.5m;出生時3.4-4m。體重最重40噸,出生時680kg。 體型修長,為中等大小的鬚。其背部為深灰色,喉腹摺有40-50條,長至肚臍。預備潛水時會拱背,但尾鰭不會露出地面。 近年來發現本種極易與Balaenoptera edeni, Pygmy Bryde's Whale鯷,還有B. omurai, Omurai Whale大村混淆 臺灣的相關訊息正在研究中。 魚類為其主食。有時也吃磷蝦。當發現於魚群時,牠們會快速側身衝入魚群中大口吃魚。
科氏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iphius cavirostris (G. Cuvier, 1823)
出生時體長2.7公尺,身長5~7公尺,體型似魚雷,喙部短,是喙科中最不明顯者,嘴基部線條上揚,胸鰭緊貼體側,背鰭矮小在背部後端,尾鰭無中央凹刻。體色變異大,通常背部是棕黑色,腹部較淡,體表稍有直紋刮痕,和橢圓形白斑。喙最大的特色就是牙齒極少,此種雄只有下頜前端2顆圓錐形牙齒,而雌與幼沒有牙齒。
除兩極區外,其他海域都有,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及溫帶水域,似乎是所有喙中分布最廣者,深水性種類。
科是所有豚類中最不為人所了解的一群,在海上罕見,個性羞怯,遊船,偶有躍身擊浪的動作;擅長潛,可持續20~40分鐘,性喜覓食深水的魷魚和深海魚類,多數的生物學資料來自擱淺的屍體。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77--目(Order Cetacea)
T0000000983--齒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T0000000987--喙科(Family Ziphi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