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蘭氏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柏氏中喙的個體差異非常大,且目前了解不多,因此想要與中喙屬的喙區分可能非常困難。這個品種最早是根據一小片沉重的下顎來描述的;後來才發現柏氏中喙的骨骼是動物界中密度最高者。別名:布蘭氏喙(舊稱)、鈍喙、大西洋喙、熱帶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目。體形似海豚,色黑,腹白,頭部突出,體長二丈餘,其脂肪可製油,價頗貴重。
銀杏齒中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4.7-5.2m;出生時約2.1m。體重最重為1.5噸。 體型較其他同屬動物粗壯,雌性下顎中段唇線現有明顯曲線, 裡頭便有銀杏狀的牙齒。雄性體色為深灰色,雌性有淡灰色。 與柏氏中喙相比,身體上通常沒有傷疤。 主食為深海烏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形的杵撞鐘,故稱鐘聲為「音」。元.宋褧〈鄱陽蕭性淵能鼓琴琴號霜鐘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時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詩:「不似琵琶不似箏,音歷歷似秋清。」明.張經〈煙寺晚鐘〉詩:「音送殘照,敲落楚天霜。」
瓜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1-2.7m;出生時約1m。體重最重210kg,雌性可能較重,出生時15kg。 身體中央十分粗壯,頭型為三角型至圓錐形,比例大而呈鐮刀型的背鰭,高約30cm,位於身體中央; 胸鰭比例大且末端尖銳。 主食為大洋性的魚及烏賊,偶而也吃蝦類,其食物多分布在1.500,的深海中。
北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目露脊科。活動於北極附近,以浮游生物為食,狀似露脊,皮下脂肪多。近年因被大量捕殺,已逐漸減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氏 (Bryde‘s whale, Balaenoptera edeni) 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挪威捕大亨 Johan Bryde 之名命名。布氏時很容易和鰮 (Balaenoptera borealis) 混淆,然而透過一些外型差異即可分辨這兩個種類,如布氏體型較小 (體長約14公尺),且其吻部上方有三條脊突 (ridge) 自吻部尖端延伸到頭部後方,中央的脊突末端隨兩個噴氣孔拱起。 一如其他種類的鬚 (rorquals),布氏擁有多條喉腹摺,從下顎一路延伸到腹部。上顎的鬚板 250-365片。布氏外型體色呈現黑色或深灰色,在喉嚨和下巴處有白色斑塊,並且有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為塞,為大型鬚,分布於全球熱帶及溫帶海域(地中海除外)。成年個體體長約12-18公尺,體重最高可達45公噸。壽命約50-70年,以浮游生物、小魚、頭足類動物等生物為主食。現有的研究資料顯示鰮有兩個亞種,生息於北半球的為 B. b. borealis,南半球則為B. b. schlegelli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流傳於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與新宮市三輪崎的大漁節慶之舞相同。三輪崎的踊是在九月十五日八幡神社祭禮之時,於三輪崎海岸舉行。有關其傳承,據說鎌倉時代從房州、旭州流傳到太地浦,元祿時期流傳到三輪崎。在延享年間(十八世紀)捕成為水野藩的藩營事業之後,漁獲持續豐收,此舞也大為盛行。當時二十七艘船隻各組一隊,舞蹈中表演航行出海捕的動作。目前踊舞者多由從事漁撈工作者擔任,舞者持笛而舞,太鼓一人,歌者數人,總計約二十人參加演出。《踊》有《殿中踊》及《綾踊》二種,前者手持二支扇子,後者持魚叉道具而舞;二者皆採古來流傳的捕動作,並配合各種小歌,《踊》的配樂有:《弁財天》、《生...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朗氏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7-7.5m;出生時不詳。體重不詳。 額隆明顯,顏色接近乳白,該白色區域延伸至後方的噴氣孔附近; 頭部有小型白色耳斑。體色為深褐色,背鰭大,為鐮刀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