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為塞,為大型鬚,分布於全球熱帶及溫帶海域(地中海除外)。成年個體體長約12-18公尺,體重最高可達45公噸。壽命約50-70年,以浮游生物、小魚、頭足類動物等生物為主食。現有的研究資料顯示鰮有兩個亞種,生息於北半球的為 B. b. borealis,南半球則為B. b. schlegelli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具有真珠光澤的純白色塊狀物質。取自抹香的頭部,可作蠟燭及軟膏的製造原料。也稱為「腦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流傳於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與新宮市三輪崎的大漁節慶之舞相同。三輪崎的踊是在九月十五日八幡神社祭禮之時,於三輪崎海岸舉行。有關其傳承,據說鎌倉時代從房州、旭州流傳到太地浦,元祿時期流傳到三輪崎。在延享年間(十八世紀)捕成為水野藩的藩營事業之後,漁獲持續豐收,此舞也大為盛行。當時二十七艘船隻各組一隊,舞蹈中表演航行出海捕的動作。目前踊舞者多由從事漁撈工作者擔任,舞者持笛而舞,太鼓一人,歌者數人,總計約二十人參加演出。《踊》有《殿中踊》及《綾踊》二種,前者手持二支扇子,後者持魚叉道具而舞;二者皆採古來流傳的捕動作,並配合各種小歌,《踊》的配樂有:《弁財天》、《生...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朗氏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7-7.5m;出生時不詳。體重不詳。 額隆明顯,顏色接近乳白,該白色區域延伸至後方的噴氣孔附近; 頭部有小型白色耳斑。體色為深褐色,背鰭大,為鐮刀狀。
北露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balaena glacialis (Linnaeus, 1758)
出生時體長4.5~6公尺,成體可達18公尺,雌性較雄性稍大。所有種類中體型最粗大者。頭巨大,可佔體長1/3。唇線由吻基向吻前方明顯拱起,由頭背俯視,其上頜非常細窄。胸鰭寬大,扇形。無背鰭或背脊。尾鰭寬,後緣中央凹陷,兩側平直。體色大多為黑色,但在腹部及下巴處有些大型白塊斑,頭上有許多皮繭,也有許多蝨和藤壺寄生其中,在吻端背面者最大的皮繭,稱為bonnet。因兩個噴氣孔分隔較遠,本種之噴氣柱為V型,可達5公尺高。鬚板為棕灰至黑色,長達3公尺,上頜每側各有200~270枚。鬚板內側繸緣細密,反映出本種以微小的生物為食。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及亞極區海域。目前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各有一族群,北太平洋的族群非常小,分布資訊少,瀕臨絕種。
通常單獨出現,母子對或形成少於12隻的小群出現,在生殖或攝食區可能形成大群。在水面上行為有時活躍,常在深潛前高舉尾鰭。生殖時雄性之間未見劇烈攻擊行為,可多重交配,但交配以大量精液競爭受孕率。幼在冬春季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出生。本種攝食橈足類,通常是在水面附近微張著口,緩慢移動,濾食密聚的浮游生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Order Cetacea)
亞目(Suborder Mysteceti)
露脊科(Family Balaenidae)
柏氏中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4.5-6m;出生時1.9-2.6m。體重約為1噸,出生時約60kg。 體型較其他同屬動物來的稍扁。雄性下顎中段唇線明顯上彎, 從背部觀察可見到下顎將上顎微微包覆。 雄性皮膚有許多傷疤與達摩沙咬傷,此為該動物之特色。 主食為深海烏賊。
雙色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有顆粒狀突起;每一上咽骨具3列臼齒狀之咽頭齒,其後列者並不發達 。背鰭前中線鱗約5-7;頰鱗3列,鱗片小型,最下方列具鱗3-7個;間鰓蓋具2列鱗。鰓耙數20-24。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為內凹形。幼魚期之身體為白色,頭部除吻部外為橙紅色,邊緣帶黑線,吻部則為粉紅色;背鰭具一外緣鑲有橙色邊之黑色斑點。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體色為淺紅褐色,背部黃色,體側鱗片具黑色斑點及邊緣,其色澤由上而下漸深。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體色為深藍綠色,體側鱗片具粉紅色緣...
國際捕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1946年成立,由15國代表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簽署國際捕管制公約(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以為人類後裔確保類資源。其目的為對類族群提供適保育,使捕工業能持續發展。如今已有近40個會員國,其焦點已由過去推動捕工業轉變為類保護。IWC每年舉行年會一次,審覽最新資料並修定國際捕協定。協定項目有:保護某些種,成立保護區,設定限額、捕獲季節、地點、可捕之體大小,禁捕幼及正在哺育幼之母等。IWC並要求各國每年提交捕獲量統計及生物學報告。IWC組織的主席及副主席由會員推選,任期三年,自197...
科雅克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此為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土著科雅克人,每於捕時,舉行的慶典儀式。先將魚自結冰海面上,以雪橇運往岸上。岸邊則有身穿慶典舞蹈服裝,頭戴蘆葦編織成之面具的女子,列隊迎候;一手持赤楊樹枝,一手持火把,表示歡迎之意。然後表演活潑有力之舞蹈,兩臂伸張,下蹲再立起,擺動全身,搖頭擺肩。至魚將抵岸邊,即將其剖解。而於剖解之前,須經女子一人在魚頭之上作儀式之談話,並將赤楊樹枝及蘆葦塞入魚口中,然後在地下之小室中,舉行祭典三日。室內有木製白型一個,捕來魚之頭即置於祭壇之上。室內備有各種食物之祭品,供奉魚如上賓,並邀其以後經常來訪。女子兩人在室內徹夜守護。至第四日,則認為魚之靈魂已返回大海。此項儀...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柯氏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5.5-7m;出生時2-3m。體重最重3噸。 體型大,嘴喙較其他喙短。額隆明顯,顏色為白色或奶油色。 體色多變,可能為深灰色或紅棕色。 主食為深海烏賊,但也會吃魚與甲殼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