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2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胎鱂(NMNSF0017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魚
裸胸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上、下頜較為尖長,且略呈彎勾狀。頜齒單列,尖牙狀;鋤骨齒亦為單列。脊椎骨數131-135。魚體底色為黃白至淡褐色,體側有許多黑斑塊,沿著頭尾方向排成3-5列;部份個體體側之黑色斑塊或有垂直相互連成帶狀波紋的變異形式。背、臀的邊緣顏色較淡;背、臀上常具有黑色繸狀斑紋。
擬鮭小鱸(大口黑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cropterus salmoides (Lacépède, 1802)
體呈長橢圓形,體略高而側扁。口大,上頜骨末端後端伸達眼之後緣,具發達的輔上頜骨。細小但剛硬的牙齒呈現於兩頜、鋤骨和腭骨上。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8~78。背硬棘9~10,軟條12~15,硬棘與軟條間具深刻,軟條條高亦高於硬棘;臀硬棘3,軟條10~12;尾凹形。體背呈亮綠色到橄欖色,隨著成長,體色呈現暗色;體腹乳白色到黃色。
北美各地河川。
中型魚類,生性兇猛,主要以小魚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春、夏季產卵期間,雄魚用尾部築巢穴,且保護產於巢內的卵。
在北美洲,是重要的休閒釣魚對象,近年來因為引進養殖,台灣亦可看到此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棘臀魚科(太陽魚科)(Family Centrarchidae),Sun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刺尾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及臀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條皆不延長;胸近三角形;尾彎月形,隨著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紫灰至褐色,常常於頭及體側出現許多深色不規則的波狀縱線;緊貼眼睛前後方各具一不規則之黃色斑塊;背及臀膜各具4-5條暗黃縱線及藍縱帶,基部各具一淡藍縱帶;尾藍灰色,無小黑點,基部有一白橫帶;胸上部2/3區域為黃色;尾柄棘溝藍黑色。
舌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noglossus nigropinnatus (Ochiai, 1959)
體長舌型,後端尖銳;兩眼於體左側;口小;體褐色;體長可達20公分
日本、黃海、東中國海、台灣、菲律賓。
棲息沙泥質海底的肉食出魚類。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鰈目(Order Pleuronect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鰈亞目(Suborder Pleuronec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舌鰨科(Family Cynoglossidae)
Chilloscyllium indicum (Gmelin, 1789)
體形修長;吻端窄圓;體側具一隆脊。背小而圓,小於腹,且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兩背間距約略等於第一背基底長之兩倍;第一背起點在腹基厎末端之後;臀前後長約與尾下葉起點至上葉後緣缺刻之距離相等。體表具無數深棕色或淡黑色班點,底色為淡棕色。
本種出現於西太平洋之日本、韓國、菲律賓沿海,及印度洋北部海域。臺灣地區則於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的種類;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65公分。
本種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unnus albacares (Bonnaterre, 1788)
第二背及臀均成鐮刀狀延長,幼小時則較短小。體背深藍色,腹面銀白色,上述第二背、臀及其後方各離均為鮮黃色;幼時體側有若干不明顯之橫帶。長可達3公尺。
世界溫熱帶海域均有分布。
表層洄游性。成長迅速,滿1歲體長即達50公分。
食用,鮮食或製成油漬罐頭。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鯖亞目(Suborder Scom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鯖科(Family Scombridae),Mackerels,Tunas
紅緣絲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前鰓蓋上緣具小而尖銳鉅齒。背前中央鱗 5枚;側線不連續,中斷於背軟條部中段之下方。 D. XI, 9;A. III, 9;P.14;L.l. 15-18(17)+5-8(6);G.R. 17-20(18);雄魚腹延長,超越過臀基;尾圓型。雌魚紫粉紅色,吻部及頭背黃色;頭具不規則且不連續的黃線延伸至頸部;背及尾緣具寬紅帶。雄魚粉紅色;頭、胸及腹部藍色,具黃線及黃點,頭頂具大黃斑;體側具橙色的點及短線;背及尾具寬紅帶,緣具細藍線,紅帶下具黑線。
粗皮鯛或小高刺尾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ebrasoma scopas (Cuvier, 1829)
體圓,側扁;尾截平;體暗褐色,前半部黃褐色;尾柄棘白色;尾黑色;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刺尾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粗皮鯛科或刺尾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魚類腹部的,左右各一,是轉換方向和支持身體平衡的器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