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剃刀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身體最高處位於背硬棘部起點與腹起點間;腹至背軟條部及臀間之身體強烈縮窄。頭部延長;吻部亦延長呈扁管狀,背面具細鋸齒緣;鼻部具薄瓣,身體及則無。口小,無齒,具單一觸鬚。背兩個,彼此分離,第一背具V弱硬棘,第二背具17-22不分枝的軟條;臀圓形,與背軟條部相對,亦具有17-22不分枝的軟條;尾圓形、截形或矛尖形;腹大型,與背硬棘部相對 ,雌魚可左右結合而膨大成一育兒囊。無側線。皮膚具數列星狀骨片。尾柄短,較大雌魚甚至消失。 體色多變,由褐色至粉紅或黃色皆有;體側另散佈許多小黑點或白點;背硬棘部前部具兩個延長之黑斑。
海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除枕區外頭部全裸;背與臀有低鱗鞘。D. IX, 13-14;A. III, 12-13;P. 14-15;L.l. 27-28;G.R. 17-20;後期雄魚腹長達臀起點之後。幼魚體黑色,具多條不連續的淡黄色細縱線,背黑色,背前端具一鑲黃邊的小黑眼斑,中央則具一鑲黃邊的大黑眼斑,尾白色;雌魚黑褐色,頭部佈滿淡色紋,體側各鱗片具一暗點,而形成暗點列,餘同幼魚;雄魚暗綠色至橘褐色,頭部佈滿暗色紋,各鱗片具一紫藍色點,而形成暗點列,與頭部的縱線相連,尾前端具一新月形的藍緣黄綠色橫帶,後接一新月形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刺狀物,由硬骨或軟骨所構成,用以支持形及展。也稱為「條」。
小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長,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19-27。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9個離;臀與第二背同形,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較胸為短;胸略短於頭長,僅延伸至第二背起點下方;尾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有5-10條銀白色點狀縱帶。背、胸及腹灰黑色;離均為黃色而帶灰緣;尾灰黑而帶黃綠色光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生脊椎動物兩側成對的。如胸、腹等。
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pselurus (Ptenichthys) unicolor (Valenciennes, 1846)
體延長,略側扁,吻短,小於眼徑,下腭微突;頭長小於背起點至尾上葉起點之間距;胸甚長,具14~16軟條,第一條不分枝,第三、四條最長,其末端達背後部基底;腹亦長,大於頭長,基底位於鰓蓋後緣至尾下葉起點間之中點,具6軟條,末端達臀後部基底;背與臀對在於體之後方,背不高大,具12~14軟條,臀具10~11軟條,臀起點在背第五至七條基底之下方,臀條較背少l~3條;尾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緣;體被易脫落大圓鱗,背起點至側線間有鱗8列,背前正中線上有鱗31~34枚;口蓋骨無齒;脊椎骨44~47枚。幼魚無高背,具有1對發達之腭鬚,鬚長不超過體長。體...
太平洋之熱帶與亞熱帶海域,出現水溫在23.5~29℃間。
棲息於近海表層之擬外洋性種類,亦為「四翅型飛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於春季之產卵季節會游向岸邊有流藻或漂流物之下方產卵,卵為沉性,具纏絡絲。其幼魚具1對長腭鬚,以為漂浮及索餌器官。
本種在台灣東部為主要飛魚之一,以流刺網及追逐網可捕獲,為食用魚,或作為鮪延繩釣之餌料魚。以活魚作餌效果尤佳。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圓天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高而側扁。上主上頜骨(supramaxilla)缺如;前鰓蓋緣上部平滑,而下緣呈鋸齒。頜骨具絨毛齒,鋤骨和口蓋骨齒很小。第一背之第II硬棘稍微擴大,第III硬棘特大。體被櫛鱗;側線完全。D. VI-I,9;A. II,9;P. 13;GR. 7+1+26;Ll. 26-27;Pred. 5.8。體銀白,後方略帶粉紅;頭部黃色;眼眶紅色;體側由第一背延伸至腹具一條寬於眼徑之黑色橫帶,其後方體側散布淡褐色之圓點。本種和S. orbicularis大致相似,其區別方式可根據體側的橫帶寬度,和橫帶後方的圓點密度區別,本種白寬帶較寬;圓點密度較大。
粗皮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anthurus xanthopterus (Valenciennes, 1835)
體圓側扁;口小;尾彎月型;體藍褐色;尾柄棘藍色;棘溝黑色;背及臀各有4條狹帶;胸黃色;體長可達5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棲息岩礁地區的草食性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刺尾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粗皮鯛科或刺尾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黑緣絲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rrhilabrus melanomarginatus (Randall & Shen, 1978)
體延長;尾尖凸;體黑褐色;腹部淡色;腹與尾黑褐色;胸透明;背黑褐色,其中央有一紅色帶;臀紅色,基部為灰色。
西太平洋區。
棲息於珊瑚礁區,標本採自15~25尺深處,為罕見的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黑邊真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平扁,前端尖突。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短三角形,不延長;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狹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頜斜,邊緣略具鋸齒,或平滑。噴水孔缺如。背2個,背間無隆脊,第一背寬大,起點與胸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小,起點與臀起點相對,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端伸達第一背基底後端;尾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