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刺鯊或黑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ntrophorus acus (Garman, 1906)
吻端呈窄拋物線狀;口前吻長稍長於口裂寬,而短於由口裂部至胸起點之距離。上頷齒直立或稍傾斜。第一背低且基底頗長;第二背約與第一背同高,基底長則僅為第一背基底長之3/4,硬棘基點與腹內緣相對;第一背基底末端至第二背硬棘基底之距離約等於由吻端至胸基底中點之距離;胸後角尖窄延長,向後延伸僅達第一背硬棘附近;尾上葉後緣稍凹入。體側皮齒大部分重疊,呈葉狀,成魚時皮齒後緣則漸呈三尖叉狀。
本種出現於墨西哥灣及日本本州南方沿近海域,臺灣則於台東成功、宜蘭大溪附近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是較為罕見的種類,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瞭解仍十分有限,僅知其棲息在200公尺以深的深海,雄魚成熟體長在81公分以上。
可由延繩釣釣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刺鯊科(Family Centrophoridae)
秋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upeneus barberinoides (Bleeker, 1852)
體圓長;頦鬚1對;體色富於變化,魚體於第二背的起點處分為兩色,前半部為紅色,後半部為黃色,體長可達2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鬚鯛科或秋姑魚科或羊魚科(Family Mullidae),Goatfishes,Surmullet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棘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不突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垂直線上;鼻骨的前緣有兩個分開的小棘;鼻窩沒有小刺。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長度約等於眼徑;眶下骨上緣幼時具小棘,長大後平滑。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 47-52,側線至背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2.5;頰上具 5 列斜鱗。鰓耙數6-8+13-15=19-23。背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 X-I,軟條 14;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有硬棘 IV,軟條 9;胸軟條 14-15(14);尾深叉形。體為紅色,體側具銀紅色斑紋,並有藍色的虹彩;...
雙帶鱗烏尾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3-3.9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二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細齒,鋤骨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及臀基底上方一半的區域均被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僅於尾柄前稍彎曲,側線鱗數68-75。背硬棘X,軟條15;臀硬棘III,軟條12。體背藍色,腹面粉紅色,體側有二條金黃色帶,第一條起自頭頂而止於背末端,另一條於側線下約1-2鱗片處,起自吻上方經眼睛上緣而達尾柄末梢,僅約一個鱗片寬。各銀黃或淡白;尾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
鬚唇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體長為頭長之4.1-4.7倍,為體高之4.9-5.7倍。頭長短於背起點至尾上葉起點之間距。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下頜略突出;兩頜有齒,齒細小;腭骨具弱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5-7 + 16-18 = 21-24。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51-57;背前鱗35-40;側線上鱗8-9。背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12-15,膜上具黑色斑;臀起點在背第5-6軟條基底之下方,具軟條9-10;胸末端達背後部基底,第1條不分歧,一致呈藍黑色,無暗...
似天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 D. VII+I,9;A. II,8;P. 15-16;Ll. 27;GR. 2+1+9-10。魚體及各黑色(胸及尾透明外),鰓蓋後胸上方有一大眼斑為本種之主要區別特徵。黑似天竺鯛(Apogonichthyoides niger)與本種極類似,唯一差異只在魚體眼斑之有無。
鋤突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猴鯊(Cryptocentrus filifer)為其同種異名
小吻四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極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較長而尖,但僅較下頜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鋤骨無齒。體被細長骨質鱗;側線單一,平直至尾部。第一背軟條部等於或略高於體高,大部分軟條由前而後大致等長;第二背短小;胸位低,呈鐮刀狀,顯然短於腹;腹胸位,起點在胸基底下方,向後不延伸至肛門;尾深叉形。體背鉛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無橫帶和圓斑。第一背藍黑色;腹藍黑色;尾暗色。
九棘長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長;前鰓蓋骨具鋸齒緣;頰與鰓蓋被大形鱗;背連續,前方數棘較高;胸稍圓;側線完全,連續不間斷,在背後部陡降。前鰓蓋骨具鋸齒緣;頰與鰓蓋被大形鱗。D. IX, 11;A. III, 9;背前方數棘較高,雄魚第I-II棘延長為絲狀。體色多變,雄魚紅褐色至黄褐色,體具白色點狀列,但有時不顯;鰓蓋上形成一黑色眼斑。雌魚體色雷同,白色點狀列明顯。幼魚體色橄欖綠。
尾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opterygius micropterus (Bleeker, 1852)
魚體較細長;眼睛瞳孔直徑較小。鰓孔前方之鰓位側線孔單個。頜齒雙列,內側者較大且數量較少,細針狀,頜間具有2~3顆較大且可倒伏的牙齒,其後方則排列有單列小型的鋤骨齒。魚體由灰白至灰褐色,體表有許多深色交錯的網狀細紋;頭部腹側及魚體腹側顏色較淡。眼虹彩為白色,且虹彩上具有一深色的橫帶。體長可達25公分。
西印度洋的南非、紅海;西太平洋的日本;中部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薩摩亞等海域。在台灣多見於成功、蘭嶼、貓鼻頭、恆春、小琉球等地。
棲息於潮間帶或亞潮帶珊瑚岩礁海域,活動水深通常在3公尺以內。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端…³類等)或魚類。夏季為主要的生殖季節,能多次產卵。生殖行為是由多尾雄鯙追逐單一尾雌鯙,雄鯙攫咬雌鯙的頭胸部,並以尾部扭纏雌魚的腹部,進而排放精卵,產下數百粒直徑約3公釐的浮性卵粒。在生殖季裏,雄鯙或種鯙間常彼此攻擊對方的頭部和尾部,在體表留下許多淡色的咬痕。
體型小,幾乎無食用價值。可供飼養、玩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魚綱或條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