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帶鱗鰭烏尾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4-4.0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二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細齒,鋤骨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基底上方一半的區域均被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僅於尾柄前稍彎曲,側線鱗數64-71。背鰭硬棘X,軟條15;臀鰭硬棘III,軟條12。體背藍色,腹面粉紅色,體側有二條金黃色帶,第一條起自頭頂而止於背鰭末端,另一條緊接於側線下方,起自吻上方經眼睛上緣而達尾柄末梢,約二個鱗片寬。各鰭銀黃或淡白;尾鰭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烏尾鮗亞科...
|
長鰭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圓形,腹面圓。脂性眼瞼不發達。主上頜骨寬大,使得上頜之末端呈圓形,且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寬大之齒帶,鋤骨、腭骨及舌面皆有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18-19。側線無稜鱗。尾柄兩側之肉質稜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無離鰭。尾柄處有凹槽。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6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黃銅色。頭部斜暗帶仍清晰可見,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褐色或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顯。各鰭色暗,尾鰭下葉末端不具淡色或白色緣。
|
花鰭副海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鰓蓋膜常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大圓鱗,胸部鱗片小於體側,頰部無鱗;背鰭與臀鰭無鞘鱗;側線完全,在尾柄前方急劇向下降。D. IX, 14;A. III, 14;L.l. 26;背鰭前方之硬棘較後方者為短。體背側淡黄褐色,體腹側淡黄色至白色,體側從吻端經眼至尾鰭基具一黑色寬縱帶,背鰭基部另具一黑色窄縱帶,各鱗片具一橙紅色至鮮黄色點,越近背側之點色越偏紅,各鰭均淡色,背、臀鰭具成縱列的橙紅色至橙黄色點,背鰭前方硬棘間無黑斑,尾鰭具成橫列的紅點;雌魚頭部在黑縱帶下方淡黄色至白色,眼下從口角至鰓蓋緣另具一不...
|
絲鰭猴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yptocentrus filifer (Valencienes, 1837)
第一背鰭鰭條呈絲狀延長,前方有1黑斑,頭部有青藍色斑點散在,體側約有5條不甚明顯之橫帶。體長8公分。
日本、朝鮮、中國大陸及台灣均有分布。
棲息淺海砂底,為底拖網之混獲物。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鰕虎魚亞目(Suborder Gobi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鰕虎科(Family Gobiidae),Gobies
|
大鰭蛇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體長為體高之41.1倍,頭長之11.2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1.6倍;頭長為吻長之4.6倍;吻長為眼徑2.1倍。吻尖;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稍後;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骨齒小且尖銳,各1列,齒列前端接近鋤骨齒列;前上頜骨齒5顆,鋤骨齒為不規則之2列,後方合為1列,呈現"Y"型。背鰭起點在鰓裂之後;背、臀鰭在近尾端處略微提高;胸鰭中等發達;無尾鰭。福馬林標本之體色均一,呈橄欖色,腹側淡褐色;胸鰭淺黃色;背、臀鰭淡色。
|
黑邊鰭糯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echias retrotincta (Jordan and Snyder, 1901)
具胸鰭。體長,眼大,吻尖;口裂達眼之後緣。後端側扁,尾鰭發達呈黑色、末端白色。肛門在身體之前半部。後鼻孔無瓣膜,尾之末端柔軟且纖細,鰭條分節,尾鰭通常發達,上唇無皮褶,前上頜齒在口閉合時露出。上、下頜骨齒均為多列,犬齒狀,內排比後排小。鋤骨齒由2枚齒構成。背鰭起點在胸鰭起點之上方。脊椎骨數173~181。體長為體高17~19.5倍,頭長6.7~7倍;尾長為頭與軀幹1.9倍;頭長為吻長2.5~3倍;吻長為眼徑1.8倍。尾鰭與背、臀鰭相連。舌固定。體褐色,下方較淡;背、臀及尾鰭具黑邊。
西太平洋海域。
棲息於100~200公尺深海域之砂泥底。
量少,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深海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糯鰻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
黃連鰭喉盤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扁平。吻端圓,不延長長但長於眼徑;兩鼻孔皆具短鼻管,前鼻孔具小鼻瓣;眼間隔平或稍凹,約為眼徑1/2。具3對前鰓蓋感覺孔。口小,端位,稍傾斜。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達眼前緣前方;上下頜具一列圓錐狀齒,但上頜最前端無齒。皮膚裸出無鱗。鰓膜與喉峽部相連。背鰭起源約位肛門垂直線,與臀鰭皆和尾鰭相連,軟條分別為16-17及12-14;胸鰭圓形,與前吸盤後緣相連;腹鰭變形為具突起之單型吸盤;尾鰭圓形。體為紅褐色,體後半部、背鰭、臀鰭及尾鰭偏黃色;眼部前後具一暗色縱帶。
|
巴氏頸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自眼下方延伸至口緣後方。D. IX, 12;A. III, 12;P. 12;L.l. 21+4;G.R. 7+12;背鰭II、III棘間具膜相連;腹鰭第一軟條延長成絲狀,幾達臀鰭第一軟條緣。體淡橄欖綠;背鰭第VI-VII棘下方體側有一約佔2-5鱗片寬之黑斑,黑斑所在之最下方鱗片即第八或九側線鱗,體側另於胸鰭正下方具一大型白斑,白斑前緣具黄色斑駁;背鰭與臀鰭淡藍色,有些許的淡黄色至橙黄色斑點;尾鰭有 8條垂直...
|
絲鰭塘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mateleotris magnificus (Fowler, 1938)
眼後至第一背鰭起點有一皮質隆起;第一背鰭第一軟條呈絲狀延長;左右腹鰭分離。體前半部鮮黃色,後半部粉紅色;尾鰭有2條黑色斜帶。體長約為4公分。
琉球以南至印度,南太平洋諸島亦有分布。
棲息珊瑚礁間砂底,游泳於水中層。
觀賞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鰕虎魚亞目(Suborder Gobi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鰕虎科(Family Gobiidae),Gobies
|
豔麗絲鰭鸚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體長為頭長之 2.9-3.2倍,為體高之 3.2-3.5倍。前鰓蓋上緣具小而尖銳鉅齒。背鰭前中央鱗 5枚;側線不連續,中斷於背鰭軟條部中段之下方。D. XI, 9;A. III, 9;P. 14-15(15);L.l. 16-18+6-7;G.R.19-21;成熟雄魚腹鰭不特別長;成魚尾鰭雙凹型。雄魚體上半部紅褐或藍綠色,下半部色淡或淡紅色;眼下緣具一暗縱紋,紋之下方色淡,眼後具一紅色縱紋斜上至胸鰭上方,上頜具一紅縱紋經眼上緣至頸部;胸鰭後方的體中線具一藍紋至尾鰭基部;尾柄中央稍上具一大黑斑;胸鰭基具一藍色或褐色斜紋,胸鰭透明,鰭緣紅色;背、臀鰭基底淡色,鰭緣具一寬紅帶,鰭末稍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