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6 ms
共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川粗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帶狀,甚側扁,前部高,向後漸細窄;體高略較頭長為長。頭略小,頭背部普通傾斜。吻長於眼徑。眼中大。口小,上頜能伸縮。無肋骨。體無鱗,成魚側線骨片相互連接呈一連續之管狀構造,上有退化小棘。背鰭基底長,具軟條164-190,幼魚形態尚不清楚,成魚則起始於鰓蓋上方,前方鰭條不延長;無臀鰭;腹鰭成魚退化;尾鰭與軟軸幾垂直,上葉上翹,呈扇形,具軟條8,下葉小而不明顯。體銀白色,體側前方背部數個大小不一之暗斑,幼魚體色不詳。
|
絲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縱扁。枕骨區具2個極低的骨質突起。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為眼徑長之0.91-1.25倍,強棘末端強而平直,腹緣平滑而凸,基部具一強而直的倒棘,背緣具4-9個鋸齒狀之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三分支鰭條的末端,具一長的眼後分支,往下延伸,枕骨區及尾柄背部各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雄魚第一背鰭低,但第一棘延長成絲狀,且與餘棘明顯分離;雌魚第一背鰭低,各棘不延長成絲狀,第一棘不與其餘各棘分離;雌、雄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或稍凹;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近臀鰭第二鰭條基部;尾鰭稍延長或圓形,雄魚尾鰭中央具2條絲狀延長。保存標本體色多變,白色、淡棕色至深棕色,背部...
|
美麗絲鰭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延長,纖細,略為側扁。兩眼間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縮,下頜先端尖突;上頜骨不顯露。上下頜、腭骨及鋤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齒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體體被小圓鱗,頭部、頰部、鰓蓋部及側線前半部之上、下面則近於裸出。背鰭單一,起點在胸鰭起點之後,基底甚長,具III弱棘,軟條數43-45,雄性魚的前方弱棘延長成游離狀;臀鰭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39-42;腹鰭發育良好,具I硬棘,5軟條;尾鰭呈尖形(雄魚)或截形(雌魚)。體灰白色,體背側具黃褐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另具白色至藍色點。背鰭硬棘鰭膜黑色。
|
黃鰭多紀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眼眶間隔大於吻長。鼻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有一縱行皮褶。體背自鼻瓣前緣上方至背鰭前方及腹面自鼻瓣前緣下方至肛門前方被小棘。鰓孔內側淡色。背鰭近似鐮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6-18;臀鰭與其同形且相對,具軟條14-16;無腹鰭;胸鰭寬短,近方形;尾鰭寬大,截形或近圓形。體背部為淺青灰色,腹面乳白色;體側具多條藍黑色斜行寬帶,寬帶有時斷裂成斑帶狀;無胸斑,胸鰭基底內外側各具藍黑色圓斑;背鰭基部另具藍黑斑塊;縱行皮褶幼時黃色,成魚乳白色。各鰭橘黃色。
|
白鰭飛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xyporhamphus micropterus micropterus (Valenciennes, 1847)
體延長,下腭較上腭突出(下腭於幼期明顯突出);上腭短小,其背面前緣平直,呈三角形,其上無鱗,上下腭有齒,各齒具3尖頭;胸鰭大於一般之鱵類而小於飛魚類,其長大於頭長,末端不達胸鰭基底之上方;背鰭與臀鰭對在於體之後方,背鰭具13~15軟條,臀鰭具l4~16軟條,臀鰭起點在背鰭第三、四軟條基底之下方;腹鰭短小,鰭之外緣呈直線或略凹入,其內側鰭條最長,且雄魚長於雌魚,雄者末端達肛門;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近腹緣;鰾大型,單室狀,向後延伸;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脊椎骨47~51枚。體側上半部暗色,下半部銀白色,背部為一致暗色,自胸鰭基底向後至尾鰭基底具一寬約鱗列的暗色縱走帶;胸鰭上半部暗色,...
太平洋及印度洋溫熱帶海域。
為表層性魚類,遇敵害或驚嚇時,會跳出水面。在發育過程中會經過「鱵」變態階段,在體長8公釐左右時,其下腭開始延長,並隨著體長之增加而逐漸形成喙突,體長達30~35公釐時喙突達最大比率,其後逐漸退化,至成魚時下腭僅較上腭略向前突。
一般作為餌料魚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鱵科(Family Hemiramphidae),Halfbeaks
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
帆鰭花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而圓突。頭部中大,吻短。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平直且較寬。口斜裂,前部平直,末端未達眼前部的下方。體被有中大型的圓鱗;縱列鱗26-28。背鰭的基底長,鰭條數16-19,雄魚的鰭較高,如立帆狀,約為雌魚的2倍,末端可超過尾鰭的基部;雄魚的臀鰭特化成交接器,雌魚正常,鰭條數9-10;尾鰭呈圓截形。體色變異非常大,一般呈灰棕色或淡黃色,雄魚的各鱗片有淡青色的光澤。體側具有6-9列黑褐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點狀縱線;背鰭亦具有排列較規律之圓點狀的線紋。尾鰭基部或前半部有深色細點,雄魚具暗色緣;其餘各鰭呈灰白略透明。
|
斑鰭銀口天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前鰓蓋骨下角有鋸齒。尾鰭圓形。D. VII-I,9;A. II,8;P. 16;GR. 2,9+1+1,2;HL. 2.4-3.59;BD. 2.76-4.11 in SL;SnL.4.28-4.84;ED. 3.74-4.06 in HL。第一背鰭黑色,第二背鰭最末軟條基底有一帶白邊之黑點,和眼睛大小相近;體側有5-7條垂直寬橫帶;臀鰭邊緣黑;尾鰭末端亦色暗;各鰭色透明略帶黃。
|
紅鰭冠海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中側稜平直而終止於臀部骨環處。吻長,頭長為其2.0-2.1倍;吻部背中稜低位或僅留痕跡。主鰓蓋具一完全的中縱稜。體環不具縱棘;無皮瓣。骨環 16-18 + 32-37;背鰭鰭條數 23-33;胸鰭鰭條數 13-18;尾鰭鰭條數10。體呈淡灰色,頭部及體側具甚多不規則線紋且交措成網狀;管狀吻、體背部稜棘及尾鰭呈橘紅色。
|
小高鰭刺尾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為V棘及III棘,而前方軟條較後方延長,呈傘形;腹鰭I,5;尾鰭弧形。尾棘在尾柄前部,稍可活動。幼魚除體末端、背鰭及臀鰭的末端以及整個尾鰭黃褐色外,其餘部份一致呈鮮黃色,隨著成長,從後部往前部逐漸轉為黑褐色;頭部及體側前部散佈小藍點,體側後部則有許多藍色細縱紋;尾柄棘附近體側,隨成長而具一黑色橢圓斑;尾柄棘白色。
|
巴父頸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但僅眼後至眼下方處具 1或 2列鱗片,鰓蓋背面具 1或 2列鱗片。D. IX, 12-13;A. III, 12-13;P. 12;L.l. 20-22+5-6;G.R. 7-8+12-13;背鰭第II棘與第III棘分離,背鰭起點在眼後上方,延長且具彈性;尾鰭小而為圓形。幼魚體呈黃褐色;體側鱗片各具小黑點;眼部具放射紋;各鰭暗色,背鰭具大小各一之眼斑;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或有另一眼斑。成魚體灰白色;體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